中信重工:加快军民融合 扛起国企责任
今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全国上下瞩目,亿万中国人热血沸腾! 国产航母下水,中信重工拉起 “生命线”——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使中信重工瞬间成为朋友圈的热词。 使用中信重工重要配套件的航母舰载机的起降和回收系统,是舰载机名副其实的“生命线”。该系统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高新技术,是硕大而庞杂的大工程。 仅仅10天后,5月5日的14点01分,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直冲云霄,圆满完成首飞任务。 中信重工再次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大飞机这一 “国家项目”上,中信重工参与的世界最先进的铝合金厚板生产线设备研制,让国产大飞机穿上了世界上最好的铝合金外衣。 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中信重工实力和品牌的一张崭新名片。 建功融合 彰显国企本色 举全国之力,聚全球之智,项目伊始,国家就对国产C919大飞机提出最高的标准和要求。 从2007年开始,在国家国防科工局的支持下,中信重工就联合西南铝、中国重型院等共同开发万吨级拉伸机。中信重工技术、生产、工艺等部门协同作战,产学研结合,针对设备零部件吨位重、体积大、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积极开展工艺技术创新攻关,顺利完成了该设备的研制与工艺开发。 2011年11月,国内首条为国产 “大飞机”项目配套的铝合金厚板生产线在西南铝业成功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条可以专业化生产铝合金厚板的生产线,一举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铝合金材料制造领域的空白。 其中,由中信重工、中国重型院、西南铝业、重庆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研制完成的,国内首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000吨航空级铝合金板材张力拉伸机装备,实现了我国大型铝合金板材万吨级拉伸机装备从无到有的跨越,一举填补我国在相关铝合金材料制造领域的空白,突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对 “大飞机”项目铝合金材料的自主保障。 据悉,该设备自顺利投产运行以来,已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大量铝合金厚板,成为我国 “大飞机”项目、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重点国防项目建设配套设备。 2016年1月8日,中信重工联合西南铝业、中国重型院一同申报的 “12000吨航空铝合金厚板张力拉伸装备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建功国家重大项目,方显国企本色。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中信重工人一直坚守着中国人的航空、航天梦,一直履行着大型国企装备国防、壮大国防的光荣使命和责任。 2016年11月3日20点43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准确载荷入轨。由公司制造的连接火箭助推器和主体的捆绑支座锻件,以及底部支撑管路下支座超高强度锻件,助力 “长征五号”成功叩问太空。 中信重工已连续11次为神舟系列飞船护航。为 “神一”到 “神十一”系列飞船提供特种钢锻件,尤其是 “神五”之后,为保证宇航员危急时刻逃生的逃逸舱及逃逸火箭发动机壳体等提供了专用关键部件,多次被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授予特殊贡献荣誉证书。 主动融合 勇担国企责任 没有国防,就没有厂房。 自建厂起,中信重工就一直作为我国机械军工配套的骨干生产企业,长期承担着国家多种武器装备配套任务。先后承担了多项军工配套科研项目,通过自主创新攻关,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时代赋予国有企业富国和强军的神圣使命,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现实需要。 对中信重工来说,就是要达到 “融合增长”,即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预备役工作、军工体系建设、军品配套生产纳入企业发展体系之中,科学统筹,整体推进,努力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 “融合增长”中的 “双赢”。 中信重工的重大经济项目建设,始终兼顾战时防护功能。 譬如中信重工围绕世界最大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全力实施 “新重机”工程,国内首台80吨电渣重熔炉、80吨电弧炉、150吨LFV精炼炉、150吨VD/VOD真空精炼炉以及亚洲最大的热处理炉群建设,使中信重工形成了可一次性提供钢水900吨、铸钢件最大生产能力600吨、钢锭最大生产能力600吨、最大锻件生产能力350吨的强大冶炼、锻造和热处理能力;以9×30m数控双龙门移动镗铣床、覫320mm数控双柱落地镗铣床、覫22m数控立式车削中心、覫4.5×20m数控重型卧车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稀缺装备的投入,更是让中信重工的装备制造和生产加工能力跃上了世界级的竞争平台。 通过实施 “新重机”工程,通过持续打造和完善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体系,不但为中信重工积蓄了参与国防建设的强大装备能力和支撑,也进一步加快了中信重工加快军民融合、建功国防建设的步伐。 主动融入军工体系。 近年来,中信重工积极参与重大国防专项研制任务及载人航天工程,长期承担着多种武器装备的配套生产任务,先后承担了《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等多项军品研发课题,军品配套的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在大型军工基础装备领域的12000吨拉伸矫直机等产品、特种电容器领域的激光电源电容器等产品,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壮大军工实力、推进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展示出了国企的责任担当,先后被中组部、总装备部等五部委授予 “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被授予国家国防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和河南省军品配套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加快融合 不负国企使命 2016年10月19日, “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开幕,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党的 “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中信重工携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高智能化装备与激光电源电容器系列等高技术产品,与北斗导航卫星、云数据加密技术、精密光学仪器、大型激光3D打印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和成果集中亮相。 军民融合,国企使命。 在军民融合这一国家战略上,大型国有企业必须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特种机器人产品,正是中信重工加大军品研发取得的又一高新技术成果。在军用机器人领域,中信重工已成功开发出排爆机器人、侦察机器人、排雷机器人、作战机器人等,用于处置各种突发涉爆、涉险事件,可代替一线作战士兵,完成侦察、防御或进攻等战斗任务,降低人员伤亡…… 在中信重工当前倾力打造的 “六大”产业板块中,国防装备产业成为中信重工未来发展战略中的不二选择。中信重工将通过重组、收购,致力国防装备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以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可靠的军工产品质量,致力为我国的国防装备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加快军民融合,扛起国企责任,这既是共和国长子企业的使命,也是中信重工人的骄傲。 (雷利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