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明 当前,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以往土地融资模式已经受限,而PPP和特色小镇很多存量资产则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盘活。
对此,在日前召开的2017首届PPP特色小镇资产证券化与金融创新大会上,丝路PPP特色小镇投资联合体秘书长、合璇金服总裁王鹏表示,随着证监会和银监会对规则的修订,政府付费、补偿列入基础资产,PPP项目和具有多元化现金流的特色小镇资产,即将面临井喷态势。
特色小镇需要强产业弱地产 中咨华盖投资管理 (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美杰指出,特色小镇之所以也被称为产业小镇,其核心价值在于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效益,而不是纯粹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商应该加强产业导入,避免特色小镇误入 “鄂尔多斯”式的老路。对此,华油惠博普集团 (002554)总裁白明垠也表示,民企进入公共服务领域需要耐心,关键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黄美杰指出,近年来特色小镇地产热问题的确存在。一方面我国发展特色小镇起步较晚,各项机制亟待完善;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热度还没有完全散去。旅游小镇比较多,旅游地开发的确要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期;在初期,财政收入为负是正常现象。衡量一个旅游小镇是处于市场培育期还是出于投机目的,应该看这个小镇是否具有一套科学运营模式和专业管理团队,是否因地制宜地开发当地优势产业,是否做了充足的市场调查,以及预计多少年后可以盈利?因此,在当下想要避免投机行为和资源浪费,地方政府应建立一套科学且严格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用市场竞争的方式将投机者拒之门外,让区位优势最大化。
中国建筑艺术发展公司董事长宋守疆表示,文化创意、旅游小镇,需要鲜明的主题来拉动客群,文化艺术是社会增长性需求、附加值高,具有良好的前景。聚光科技 (300203)水生态事业部总经理高声远则表示,科技型企业发展PPP特色小镇,可以把科技充分应用到项目中,提升项目的科技水平,提高效果。
与会者表示,就现阶段而言,PPP模式央企、国企参与居多,民企参与难度较大。但随着金融去杠杆,调整央企负债率,央企和民企合作趋势将到来,民企灵活的优势有望得到发挥。
合理分工提升效率摒弃粗放模式 拥有了合适的产业,还需要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营。很多人有疑问,特色小镇是企业聚集区还是一个行政区?
对此,黄美杰表示,特色小镇并非工业园区或行政区域,而是一种新的概念,是多种模式的结合。但随着其规模的发展,入住人口的增多,配套的公共服务和政府部门也会建立起来,渐渐成为一种类似“产城结合”的模式,但体量会比城市小得多。因此,在特色小镇这种新模式的发展初期,专业的管理人才匮乏,就更需要与市场广泛合作;促使各企业龙头、专业机构、政府部门形成整体,各司其职。
王鹏指出,当前我国很多特色小镇存在管理漏洞,一个规模庞大的特色小镇,往往只有几家投资方 (政府和企业)粗放式管理。对于特色小镇这样一个涵盖产业、教育、医疗、行政、基础建设等方方面面的综合体,甚至有的特色小镇完全可以做到一条闭环的产业链。这种寡头管理,一家包揽的方式,显然是无法将各个环节全面覆盖的。因而,分工是必要的,政府应该牵头做公共事业,而产业应该交给市场运作。在此环节,就必须明确土地等资源的用途。商业用地就要公开招商引资,与市场合作,将政府部门、产业公司、咨询机构、策划机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黄美杰指出,PPP模式非常适合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并非行政区域,却有公共服务的功能。若让当地政府全权负责特色小镇的公共事业建设,会带来财政和管理的双重压力,使用PPP融资模式后,引入企业资金的同时也提供了专业的服务,一举两得。当然,在公共事业建设的合作中,政府应该占据主导权。
金融顶层设计前置实现产融结合
王鹏表示,很多地方在规划小镇的时候,一开始就没想到金融设计。据介绍,以往融资模式,在运用到特色小镇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色小镇尤其需要重视产融结合,金融设计需要前置。以建制镇的旅游小镇为例,它需要投资的项目,包括旅游景区开发、配套设施建设、基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导入等各个环节,体量非常大。假如一家或者几家公司一次性投完,必然要撬动杠杆,资金成本和贷款难度就会上升,融资通道和金融工具也无法精准,带来不必要的系统性风险。
很多小镇采取PPP模式建设,可以采取缺口性补偿的模式,在小镇培育初期,政府负担一部分补偿,待产业培育起来,现金流逐渐增涨,就会减少政府负担,甚至后期可以和政府分账,政府获得收入。项目平台公司甚至考虑转向金控平台。
正确的方法是将项目进行科学的设计,按照产业模式与金融模式进行顶层设计,了解金融政策,综合使多种金融工具,来进行融资。如公共事业的资金就用PPP模式解决,缆车、酒店、景区等做成不同的资产包,像门票收入还可用来进行资产证券化发ABS,不占用信贷额度。商业地产,工业用地单独开发。这样不光更有效地解决了融资问题,还提高了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