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栋栋 文/图
当经济周期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互联网浪潮卷起的泡沫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时,还有一个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群体——教师。三尺讲台,一根粉笔,传道解惑,桃李三千。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他们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还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同样,在农业机械行业,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为农机工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和产品。
在全国第33个教师节前夕,由中国农机化导报等联合发起的全国十佳农机教师评选正式揭晓。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谢方平、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王东伟等10位教师成功入选,成为农机教师队伍的榜样。
农业要强,农机必须强。农机强国靠的是创新,创新靠的是大量技术过硬、技能高超的工程师及技工。没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和优质的技校教育,农机强国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9月8日下午,在位于北京的广西大厦一间宽敞的会议室内,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机化导报社以及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届 “豪丰杯”全国十佳农机教师颁奖仪式如期举行。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等为获奖教师颁奖。
记者注意到,十佳教师分布在国内十所高校,囊括了我国农机高等院校的诸多名校。作为获奖教师代表,谢方平发表获奖感言时说: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 ‘四有教师’,我理解首先是要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正人先正己,这是自古以来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品德。扎实的学识是基础,仁爱之心是保障,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农机事业是公益事业,农机人献身‘三农’永远在路上,作为农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谢方平表示,作为一名农机教育工作者,在未来,一定要忠诚教育事业,做 “四有”教师的践行者,做科技创新的带动者,做现代农业建设的先行者。 “要做到成果落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谢方平看来,我国农机事业发展迅猛,农机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形势的发展留给农机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机工业与国际先进接轨,如何与国情结合,如何体现各地的特色,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体现担当,还需要一代又一代农机人的艰辛努力。
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王东伟说,他深刻感受到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作汗浃背”的艰辛,农业机械化是未来方向,赋予了农机教师重任,也时刻提醒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农机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续写华章。
表彰是最好的礼赞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农机行业微信公众号verynj评论称,表彰是对榜样最好的礼赞。在听过10名获奖教师优秀事迹之后,刚刚卸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职务50天的柯炳生感触良多。他表示,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对于行业发展极为重要,设立 “十佳农机教师”奖项意义深远,入选代表都有不同的特点,能够充分体现出 “人品好、科研好、教学好”的评选理念。
柯炳生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为农机人提供了广阔空间。他希望农机教师能够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找到新的课题和着力点,希望主办单位将活动坚持办下去,以激励农业院校做好农机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为农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柯炳生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他日前随全国政协考察团就粮食价格选题进行了调研。在他看来,粮食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很大程度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以广西甘蔗为例,人工收割的成本占到糖价的30%,这直接导致我国食糖价格甚至远高于进口的到岸食糖价格。棉花价格的人工成本则更高,高达40%。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大有可为。
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少林表示,豪丰公司盼望各农机院校的科研成果能够在豪丰转化,使豪丰公司成为现代农业装备联合攻关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摇篮,建成 “跨学科、一站式”的产学研联盟。
出席颁奖仪式的嘉宾还有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园结,副社长王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明,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王桂显,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韩鲁佳、中国农机安全报社社长刘卓等。
院士阐述为师之道
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机科研教育领域的专家,罗锡文院士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说,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说教育承担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那么,教师就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推动一个行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
罗锡文说,受到表彰的十位教师是农机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是长期以来在农机教学、科研第一线做出突出成绩的代表,是全国农机教师群体当中教书育人的典范。你们为学生成才、为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是学问之师。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要想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识,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职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从事农机教学、科研,只在办公室和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要顶严寒、冒酷暑、战风沙,想到科研成果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增产增收,就会真正感到自己从事的是全社会最受人尊重,最令人羡慕的事业。
罗锡文还结合农机行业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了教师的价值。他动情地说,农机教师很幸运地赶上了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农机作业领域将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机化将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身上不仅承担着实现全程全面农机化的重任,更承载着实现中国农机梦的重任。”
农机行业微信公众号verynj评论称,在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上楼的趋势下。农业机械化作用更加凸显,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技术,农机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农机工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此,主办方可以借助教师的力量,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所作为。 “现在农机行业科研支持项目不少,但来自不同部委,彼此分散利益交叉,政出多门难以协同,不利于发挥科研经费的合力作用。如果能够协同起来形成一个拳头则大有裨益。教师学识广博,可以在其间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