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在京举办
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由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学院、全国工商联共同主办,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牵头组织,是当前国内武器装备军民融合领域最具权威性、综合性、示范性的一项国家级展览和论坛活动。活动为期7天,于9月18日上午开幕,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和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克俭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暨论坛活动以习近平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主线,以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加快推进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为主题,聚焦信息技术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成果,重点展现信息技术领域由初步融合走向深度融合的阶段特征,展现信息技术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制度的创新演进,展现信息技术领域固有的军民融合特点以及推进深度融合的着力点和创新点。 整个展览论坛活动由室内展示、网上展示和专题论坛三部分组成。室内展区设置综合厅和展望厅2个综合类展区,以及自主可控、时空基准、先进感知、系统控制、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信息展现、人工智能8个主题展区。综合厅重点展示习近平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动态展示十八大以来信息技术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成果。8个主题展区共展出422项技术成果,围绕海洋、网络、太空等领域,集中展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技术与突破性成果。展望厅围绕深入贯彻习主席“统” “融” “新” “深”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重点展示抓住时代机遇、融合发展,加速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美好预期、坚强决心。网上展厅依托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建设,此次共展出产品与技术成果936项。观众可在线观展,也可通过采购网 “军采通”与参展厂商在线沟通交流。专题论坛针对军民融合发展重难点问题,组织政策辅导、机制创新和信息技术3场专题辅导和研讨交流,诠释信息技术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政策法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息互通、过程监管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共有来自中央、国家和军委机关,军兵种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工和民营企业的1200余名代表和专家出席论坛。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展览和论坛活动对武器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从本届起正式由过去两年举办一次调整改为一年举办一次,并且将按照五年办一次综合展、其他年份办专题展的思路组织实施。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展览和活动具有诸多亮点:第一,活动主题更加聚焦。首次举办专题展览和论坛,紧扣国家和军队建设信息化这一军民融合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方向,活动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含金量更强。第二,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加强了对布展内容的整体设计,改变过去由各参展单位分设展位的传统模式,按照信息技术八大领域进行统一布展,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信息技术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情况。第三,参展单位更加广泛。首次邀请军工企业参展,在突出反映“民参军”蓬勃热情的同时,也充分反映 “军转民”的牵引带动效益,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认清军民融合是一篇强国强军的 “大文章”。第四,成果亮点更加突出。此次活动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量子保密通信 “京沪干线”等一大批国之重器、强军利器、创新锐器集中亮相,众多前瞻性、颠覆性、创新性成果首次公开展示。第五,互动交流更加开放。这次创造性地采取现场展与网上展相结合,有效破解了室内展示受场地、时间、交通等因素制约的瓶颈问题,能够更长时间地展出、更大范围地传播、更加便利地参观、更为开放地互动,进一步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和辐射效应。 据了解,近年来,军地有关部门针对当前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制度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完善信息交互、培育竞争环境、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构建军工集团、军内科研单位、中科院、高等院校、民口及民营企业 “五位一体”的装备科研力量体系,全面部署实施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链路畅通、协同创新、人才激励 “五个工程”,协调推进国防知识产权、军用软件计价、装备采购信息发布、军民标准通用化等规范出台,装备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创新性成果,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初,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制定印发《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路举措》,提出12条举措、45项任务,目前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4项,取得阶段性成果22项,按计划推进9项。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自2015年1月4日开通以来,共对外发布需求信息7200余条、技术成果类信息3000余条,先后开设5个异地查询点,涉密注册用户企业达1.5万余家,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超过10万,完成采购总金额600余亿元,比计划经费节约20%,对于加强军方需求与市场对接融合,引导社会优质资源进入装备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