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总大力推进职工队伍素质建设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红英 9月25日全国总工会召开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全总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部部长王晓峰通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协助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服务职工、扩大职工获得感的举措和成效。 王晓峰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了一系列惠及职工群众的民生政策,职工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2013~2016年,职工工资增长水平与GDP增长基本同步,行业、地区、群体工资差距逐步缩小,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王晓峰提到,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伴随去产能的过程就涉及到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王晓峰说,就业问题解决得怎样,不仅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推进程度,也直接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2016年4月,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7部委联合下发了 《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对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促进转岗就业创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各级工会积极参与到地方化解过剩产能规划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当中。比如山西省总工会制定下发了 《地方工会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清单》、 《企业工会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清单》,对各级工会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据介绍,全国总工会已经从三方面着手,深入开展职工就业服务,努力让每一名职工就业有出路。一是送政策帮助职工就业创业。二是送岗位帮助职工量身定制 “好工作”。三是送技能增强职工立身之本。 王晓峰强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淘汰一批无效的供给,增加人民群众所需的高品质的有效供给。这种高品质的有效供给,一个前提就是需要高素质职工来生产、创造。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全国总工会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事关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一是加大顶层的设计。今年4月份印发由全国总工会牵头起草的 《新时期产业工人改革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着力造就一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二是结合生产生活来提升劳动者素质。主要就是开展劳动技能竞赛,通过劳动和技能竞赛,来激励广大职工学技术。今年以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工程、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各地工会、各产业工会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通过劳动竞赛营造了一个学技术、提素质的浓厚氛围。 三是通过树典型带动广大职工素质提升。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是从一线职工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本身就是职工身边的榜样。近年来,全国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叫响做实 “大国工匠”品牌,通过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打造全国示范性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网上练兵和技术创新。 四是着力提升农民工的素质。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很大。近年来,全国总工会把提升农民工素质作为提升职工素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来抓,深入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计划,每年要向300多万农民工提供就业和创业培训。 五是多途径提升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针对农民工开展文化送温暖,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农民工聚集区,如工地等,加大职工书屋、电子职工书屋建设。据悉,职工书屋是工会的一个重要品牌,今年正好是10周年。目前全国职工书屋已达10万多家,服务职工达5000多万人次,“职工书屋”已被纳入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列入公共文化设施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