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化融合北京市打造“中国创造”先行区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郁瑶 孙宁松 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北京市又出新举措。近日,《北京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北京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5%以上,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到60%以上,云平台应用率达到75%以上,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企业比例达到45%以上。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任世强表示,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以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转型动力和发展潜力为主线,以强化提升信息技术的支撑服务能力为基础,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引导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形成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动 “在北京制造”向 “由北京创造”转变,使北京市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先行区域和战略高地。 三大行动助力经济增长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产业融合创新催生的新业态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辐射引领京津冀协同乃至全国产业升级的新典范。 通过组织实施生产模式转型行动,大力普及、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大力推广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创建制造业转型新路径,到2020年,实现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支撑各领域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基于智能、绿色的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的新模式。 通过组织实施服务模式创新行动,着力培育融合创新新体系、融合服务新业态和融合发展新供给三类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到2020年,建成一批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行业性和综合性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一批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通过组织实施基础能力提升行动,系统强化技术基础、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信息安全三位支撑,夯实融合发展新基础,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通用基础软硬件平台,形成一批安全可靠的综合验证、系统评测、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配套三大行动,行动计划还以组合拳形式提出贯标100、智造100、 “双创”100、协同100、新供给100五大工程,推进行动内容全面落地。 综合保障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副巡视员姜广智表示,北京市两化融合总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主要体现在:突出企业主体,两化融合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显著;搭建平台载体,引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信息技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形成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健全推进体系,加快形成全社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合力。 他表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总体上主要是三个 “并重”。一是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融合并重,二是改造提升存量和培育发展增量并重,三是企业能力单点突破和产业能力整体提升并重。 为确保 《行动计划》顺利实施,还在组织保障、创新财税金融支持、建立健全融合发展标准体系、加强融合发展人才支撑、推动融合发展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了保障措施。 创新的财税金融支持,以及融合发展的 “百千万”人才支撑计划,将成为本市两化深度融合的有力支撑。今后北京市将推动政府采购更多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分层分类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增量资本参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鼓励金融企业开展相关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两化融合发展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融合发展的项目建设。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和3D打印等领域,北京市将面向全球引进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顶尖科学家;千名能突破重点行业与领域融合发展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培养万名专业突出、技艺精湛、创新有为,在推进融合发展领域能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高技能年轻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