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销数据乱象何时休?
■ 李永钧 长期以来,国外十分透明的汽车企业产销数据,在国内则成了获取难度颇大的机密。由于公安部始终未公布全国机动车上牌量,目前每月对外公布汽车产销数据的机构主要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据悉,两家机构的产销数据均来自于汽车企业的自报,然后将各企业自报的数据汇总后得出总体产销量,每个月在固定时间发布。所不同的是,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涵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企业;而乘联会的统计数据只针对乘用车,主要是和普通消费者关系比较密切的轿车;而另一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则负责每月对外公布二手车产销数据。但是,由于统计口径、上报途径等客观原因,所得数据存在着差异,有时出入还比较大。 以中汽协和乘联会8月的数据为例,中汽协统计的上汽大众销量为15.19万辆,乘联会统计的为17.06万辆,差异达到1.87万辆;中汽协统计的一汽大众销量为18.2万辆,乘联会统计的为16.60万辆,差异达到1.6万辆,真不知道应该信谁? 两家机构的数据汇总应该不会有误,问题还是出在汽车企业的自报可信度上。可以不夸张地说,多年来企业虚报、瞒报终端销量数据已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一些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外部市场环境或迫于各种绩效压力,制定了不符合厂家自身能力的销量目标,实际销量与目标相差甚远,不得已而虚报其终端销量。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可能提前达成了销量目标,但出于战略战术的考虑,出现瞒报终端销量的情况。更有甚者,某些企业上报的销量数据,已沦为一项面子工程而不惜造假;这种为达到各自目的而人为制造的数字游戏,数据失真或存在较大水分也就不足为奇了。2011年,华泰汽车就曾因向中汽协上报未付款订单量来充当销量,并且以循环统计、重复计算等手段虚报数据而遭到中汽协的调查和媒体的曝光。 事实上,销量数据的失真对企业的战略规划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无论是虚报销量数据所营造的“市场繁荣”假象,还是瞒报数据所造成的 “市场萧条”的误判,都使企业很难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导致企业资源错配,大大增加了厂家及经销商的运营风险,往往 “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就是这样打起来的。更为严重的是,这一顽固 “病症”的 “并发症”正迅速蔓延,不仅养成了行业、企业见不得增速放缓、市场下滑的 “脆弱心态”;还致使生产层面与市场终端实际情况的脱节、供求关系紊乱;更导致了决策层对整个行业和市场走向误判风险提升,总之,这一乱象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其实,公安部掌握的机动车上牌数应该是最真实的,这是人为力量无法作假的,如果能及时公开这部分数据,数据造假问题将迎刃而解。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产销数据已可以做到公开化,不仅对企业,对消费者也可起到参考作用。而在国内,由于利益的牵绊,导致相关政府部门向行业、企业公开数据成为一件难事,汽车产销数据乱象何时休?消费者何时才能得到实打实的、不带水分的市场一线销量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