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严曼青
(上接10月25日8版)
慧心选择技术、销售与管理人才的同时,丁山华倡导并建立的 “人诚品优”企业文化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上上工匠。
岑永彪的脱颖而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范例。2000年,岑永彪毕业后来到上上电缆,经过三个月的实习,他出师了。随后的一个月,他发现自己所做的每件产品都比其他老师傅差那么一点,于是他主动要求再返回去当辅助工。在旁人看来这么做很不划算,因为辅助工的工资比模头工低,而且再回去给其他人打下手,颜面上也不好看。但岑永彪没有考虑这些,他只想着怎么提高自己的技艺,怎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师傅”。就这样,
岑永彪又认认真真地当了一回 “徒弟”。担当辅助工期间,他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本,将原材料、模具的选配,工艺参数的制订等记录下来,并且随手记下一些心得和体会,3个月时间他就记了三四本。二次出师之后,岑永彪工资猛增,一下就赶上了他的师傅。经过两年稳固和专业培训之后,到2006年岑永彪的技艺在上上几千名操作工已经十分突出了。2007年岑永彪成为上上电缆第一个能生产核电缆的操作工,随后几年凡是核电缆的生产,岑永彪都是首选。在苛刻的标准要求下,岑永彪不断经受着严苛的磨练,直至技艺更加精湛并趋于完美。2015年岑永彪代表公司参加全国挤塑工大赛,备赛期间他起早贪黑,顽强拼搏,再次体现了上上电缆追求极致的精神,最后他获得了大赛挤塑组实际操作第一名,并被评为行业十佳操作技术能手,成为中国电线电缆行业近70万从业人员中的佼佼者。
除了核电缆制作期间,岑永彪会经常见到丁山华,大多数时间里,岑永彪并没有直接接受丁山华指导的机会,他的成长更多是得益于上上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将错误尽可能减少到零,这是岑永彪为人做事的风格,也是上上人的风格。在上上电缆这个大集体里,这一份共同的价值观使得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也使岑永彪这样的工匠不断涌现。
丁山华初进企业时只身一人,不带一兵一卒,经过30年精心培养,一批技术、销售、生产和管理人才茁壮成长,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丁山华所倡导的重视本地化、本厂化的两“本”人才战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赢在企业文化
50年的稳步发展,上上电缆赢得的不仅是市场地位,更宝贵的是赢得了客户信赖。 “有困难,找上上” “上上电缆,上上品质”……顾客的评价和认同,对上上电缆来讲,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上上电缆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将3000多名员工凝聚一心, 他们怀揣 “行业状元、百年老店”的共同愿景,以 “光明永远伴随你上上”为共同使命,敢拼搏、有担当、讲诚信、重承诺,而丁山华所倡导的 “人诚品优”价值观,就是上上企业文化的灵魂。
丁山华的个人思想已经深深烙印于上上电缆的企业文化之中,他的诚信、敬业和严谨,在他三十多年的上上电缆工作经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可以说,他既是上上文化的制定者,也是传播者,更是践行者。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全体上上人不断进取、奋发图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忠诚奉献、爱岗敬业、坚韧不拔的优秀员工,印证了上上文化的无形力量。
人诚品优的企业文化,做事必须先做人
丁山华刚调任厂长时就向每一位员工明确: “干企业要以诚信为本,好人品才能做出好产品”; “企业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任何事情,成在人,败也在人,人是关键”。
2006年10月,新加坡电网公司组织国际招标,上上电缆中压电缆一标便中了3000万美元,可中标后,市场原材料价格却一路飙升。 “合同已经签了,毁约的话,只要支付少量违约金;若是履行合同,企业将面临巨额亏损,怎么办?”面对这个巨大的难题,丁山华毅然说道: “宁可亏本,我们也绝不能失信于人。” 最终他坚守承诺带领企业完成了这笔订单,虽然亏损数千万元, 却为上上电缆赢得了在新加坡市场的信誉,此后新加坡的订单源源不断。诚信二字,已被上上电缆所有员工奉为座右铭。
锱铢必较的质量意识,成功迈向百亿规模
早在上上电缆改制之初,丁山华就提出 “质量第一”;在上上电缆, “质量比天大”; “质量是尊严”; “质量问题是道德问题”;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员工的饭碗”。
1987年,上上电缆率先在企业内部实施 “质量一票否决制”。 丁山华本人每天坚持到生产现场,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产品质量上有一丁点瑕疵,就要求返工重来。当时,这一举措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正是这种在产品质量上 “锱铢必较”的精神,使得上上电缆从当年一个年销售仅400多万的小厂,一步步迈向了百亿规模企业。
几十年如一日的作息时间,单调中透露坚持
回首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 “敬业”应该是丁山华身上最具特色的标签之一,这是一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专注与执着。丁山华的作息时间十分固定,每天不到7点,他就到厂里上班,中午在食堂吃饭,下午1点半准时上班,下班后打半小时乒乓球,然后回家吃饭,晚上再来办公室工作。跟他共事了20多年的集团副总经理朱洪祥说:“丁总这个人不唱歌、不跳舞、不喝酒,现在连烟也戒了,不出差就天天待在厂里面。我跟他开玩笑说,像他这么认真的人,就到他为止。”在上上电缆,还有很多工龄在10年、20年以上的老员工,他们以丁山华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勤奋工作。
严细实的工作态度,执拗间深藏睿智
在上上电缆,只要留心观察,就能“窥一斑见全豹”:车库里所有的车头都是统一方向的,草坪上是没有杂草、纸屑的,厂区的树木都是一般高的,员工呈交的报告、文件是没有错别字的……丁山华长久的工作习惯和态度,始终在影响着上上电缆员工。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丁总细致到什么程度?对于现场使用粗布的浪费现象,他会把分管领导叫过来问, ‘1米粗布有多长?30米粗布要从哪里到哪里?什么地方会需要领用这么多?’”后勤保卫部经理周雷鸣作为见证人这般描述。
“送上去的文件日期打错了,文件没有批” “材料有个错别字,给退回来了”“办公大楼哪个自动门失灵了” “草坪上长出杂草了”……即使是这些看似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小事,也都逃不出丁山华的“法眼”,从来不会被 “糊弄”过去。细字当先,严字当头,实字当家,所以上上电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永远是那般井然有序的景象。
“上上是一个大家庭,我是家长,你们是孩子”,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丁山华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上上文化之中,就像阳光雨露,弘扬精神、激发斗志;就像黏合剂,聚拢人心、凝聚力量;就像广袤的土壤,让有志之士在此生根发芽。
评 说
改制后是上上电缆特种电缆优势形成的关键时期。
除了具备耐油、防腐、低烟、无卤、阻燃等特性的各种电缆广泛应用于电力、煤矿、船舶等领域,上上电缆最令人叹服的特种电缆即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核电缆。他们实现了壳外K3类电缆的批量化,成为国内此类核电缆毫无争议的第一供应商;他们打破了进口垄断,成功研制出壳内K1类电缆,迫使国外同类产品价格迅速下降,不仅重塑了民族品牌,而且为我国的核电站建设赢得了先机。他们成功研制出三代AP1000壳内电缆,填补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的空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在人人艳羡的目光背后,只有上上电缆人知道其中的波折与辛苦。
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我国核电站建设,经历了初期的高潮之后,速度放缓几近停滞。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好核电缆市场而纷纷退出的时候,在人人都认为核电缆研发不过是水中捞月的情况下,上上电缆人在几乎无望中坚持下来。
核电缆难,难在关于核电缆的所有一切都是空白,连产品标准都需要自己斟酌;
核电缆苦,苦在一个材料配方要反复试验十几次,可能还是没有成功;
核电缆无望,看不到光明,这是前进中最大的障碍。但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为了要 “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丁山华和上上电缆人不断地 “再往前走一点点”, “再坚持一下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苦撑一朝辉煌,上上电缆最终迎来的是核电缆春天温暖的拥抱。
第五章 承传(2016~2017)
此刻,上上电缆走到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
五十年岁月风华,五十年玉汝于成,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五十年才开始,一百年还年轻。
靠什么来打造 “百年老店”?对于上上电缆来说,与其说是厂房、产品,不如说是理念与人才。人诚品优的信念,追求极致的精神,渗透在员工骨子里的企业文化,这才是上上电缆无可比拟的软实力所在,也是延续的血脉所在。——题记
小丁总
2016年4月,聘任丁志鸿为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内部文件与其他一批干部的任命书一道下发。由此,丁志鸿在经过18年磨练之后,终于开始正式接班,顺利完成上上电缆的传承。
作为电缆厂的子弟,丁志鸿可以说是与电缆厂一起成长的。还在念小学的时候,他每天放了学就来到父亲工作的电缆厂。每个星期天他都与父亲一起来厂里加班。他对电缆厂的感情,也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大学毕业之后,丁志鸿面前摆着两条路,报考国家公务员或者去企业。父亲告诉他去企业虽然苦点累点,但对年轻人是一种锻炼,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点极大地吸引了他,于是丁志鸿决定去上上电缆。
上班后没几天,丁志鸿就被派往北京办事处当市场销售员。临行前,父亲简单明了地赠送给他一句话:多吃苦、多思考、多学习,放宽眼界、拓展思路。母亲的泪水却止不住,要知道,当时的上上电缆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企业,开拓市场的工作很艰难。不过丁志鸿觉得做销售人员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最能磨练人、锻炼人,要想取得成绩,就必须到销售一线去。
从踏上征程的那一刻起,丁志鸿就体会到什么叫作艰辛。那个时候从溧阳到北京没有直达车,要从南京转车,整个车程长达十几个小时。
自尊心很强的丁志鸿特别 “爱面子”,在任职销售员期间,他一直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从来没有靠此为自己谋求过方便和利益。那时上上电缆的办事处在北京南三环外的一处平房里,墙面风化掉皮,高低床上铺掉渣,丁志鸿只能用报纸糊上。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要洗澡只能烧好水往身上浇。为了节省费用,在家从来不进厨房的他,开始自己生火做饭。有一年春节过后,他从溧阳带了一包香肠到北京,扔在电饭锅里和米一起煮,这样的伙食他吃了一个月。就这样,丁志鸿在北京一待就是五年。
工作第二年,丁志鸿的销售业绩就猛蹿到2000万元,进入当年销售员排行榜前列。这是他在大半年时间里,同时奔忙于南北相距3000多公里的两个项目所取得的战绩。
对于这两个项目,丁山华只对丁志鸿说了一句话, “两个项目,你要争取拿下来一个”,没料到好胜心强的丁志鸿都给 “拿”了下来,其中一个项目——深圳地铁项目更是创下公司单笔合同数额的最高纪录。按照一般的销售流程,签订完合同基本就大功告成了。而在上上电缆,还对货款的到位时间有严格的考核。丁志鸿当然知道这一点,他给自己加码,要在当年年底之前让预付款到位。这主要是出自他自己的一点小 “私心”,即冲刺当年的销售员排名。正常情况下,货款的支付需要经历很多步骤,先是找工程项目的监理、工程设计方,然后交由设备部门、财务部等各个部门的经理签字,最后才到达对方的高层领导。这样一个流程走下来,最少也得三个月。
请款书的第一个程序是填写表格。有家当地企业为了填完这张表格,前后去客户公司不下5趟。丁志鸿可跑不起,于是他就开始找 “捷径”。通过和监理软磨硬泡,丁志鸿拿到了前一家中标单位填写的表格,以此为样本,他一次性就完成表格填写。
按照请款程序,还需要合同原件,但原件都集中在客户单位董事长那里,需要他签字之后再发下来,而等待董事长的签发至少要一个月。丁志鸿灵机一动,想到当时签约仪式上现场签订的合同有两个正本,其中有一个正本就在这个客户单位的档案室中。于是,丁志鸿好说歹说,终于从档案室借到了这份原件,并承诺在当天下班之前归还。那天丁志鸿一直在深圳地铁公司忙活,捧着原件跑步赶到监理那里让他过目,然后又满头大汗地跑回档案室。
请款书终于经过监理签字,他又找到设备管理部门。由于设备管理部门的经理经常要去施工现场,丁志鸿去了他办公室几次也没找到他。于是再来地铁公司时,丁志鸿就赶在了上班之前。 这一招还真管用,在电梯口丁志鸿 “截”到了他。于是,这位经理站在电梯口,用手臂撑着即将关门的电梯,签下了他的名字。
不到十天,款项到账。在深圳地铁公司上百家供货商中,数上上电缆的到款速度最快,而且至今在上上电缆内部无人能破此纪录。
由于销售业绩突出,2001年丁志鸿被提拔为北京办事处主任助理,2002年调往上海办事处。此后,丁志鸿历任办事处主任、销售公司经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直至成为集团总经理。
凭借过人的胆魄和搏击商海多年所积累的经验,丁志鸿掌握了营销管理的系统方法,在捕捉市场先机、分析把握市场走向上表现出众,为公司市场开拓作出了杰出贡献。自企业改制以来,丁志鸿协助董事长大胆调整产品结构,不断进取、勤于钻研,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取得了不小成绩,集团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员工收入明显增加。
先后荣获 “常州市十佳杰出青年” “江苏省十大杰出企业接班人”“江苏省劳动模范” “2016苏商新领军者”等荣誉称号,丁志鸿始终坚持追求卓越、永无止境的信念,不断求索,与上上电缆一同携手迈进崭新的征程。
一辈子,一件事
要想在中国电缆制造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里寻找一个像丁山华这样的企业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16岁开始成为铁业社的小学徒,半个多世纪以来,丁山华的身份虽然一直在转换,从机电厂工人、车间主任、生产调度、生产科长、副厂长和革委会副主任,到电线厂厂长、市经委副主任,再到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机械制造行业。特别是在电缆制造行业的30余年,从门外汉到专家,到成为 “行业第一、全球第九”电缆企业的掌门人,丁山华只做了一件事—— 研制、生产、销售电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国企改革开始谋求多元化、规模化的突破,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时,实体经济的选择开始变得非常丰富,多种经营、打通上下游、并购重组、跨界经营,有的企业甚至多管齐下,各种方法不一而足,有些企业甚至由于高额利润的吸引,干脆撤离实体经济。
种种浪潮和诱惑面前,丁山华保持了冷静。
他一直坚守在电缆制造行业,与他的个性有关。从少年时代开始,丁山华就是一个认真的人。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每次都是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次考试, “满分是五分,得了四分心里就不舒服”;工作后领导交代的任务,他每次都是保质保量地做好,从来不打折扣,不让人说半个“不”字。到后来,当他自己成为管理者后,这种 “认真”精神就贯彻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产品研发,出现错误就要推倒重来,多少次也没关系;产品生产,对质量精益求精,力求将误差降低到最小;产品销售,处处为客户着想,尽全力解决客户的难题;企业管理,以数据说话,将效率和效益做到最大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