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正发生快速变化,动力革新与智能网联为汽车产业带来百年最大的变革机遇;中国汽车产业也在谋划由大变强,力求在这场变革中成为能够影响世界汽车产业格局走向的重要一极,而人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愈显重要。在这一背景下,2017第四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 “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前不久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召开。
会上,无论是研究报告的发布,还是专题演讲、圆桌互动,参会的海内外汽车行业领袖和华人汽车精英均把视角对准了 “产业升级与人才国际化”这一主题,交流探讨,建言献策。
时隔七年再发海归汽车人才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在会上发布了 “产业变革下的汽车海归精英发展环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据了解,这是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继2011年发布 《中国汽车海归精英发展环境报告》之后,再次发布针对海归汽车精英群体的研究成果。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表示,当前,中国汽车与世界汽车的联系愈加紧密,人才的使用环境也与7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据他介绍,此次研究主要围绕产业变革、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趋势等新形势与汽车海归精英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探寻中国汽车海归精英人才发展的新规律、新动向。
自2002年第一批汽车海归精英回国开始,他们已经伴随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走过了15个年头。研究认为,海归在其中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方法为企业注入 “软实力”,促进了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二是对标国际搭建研发体系,为企业深固根基,夯实了产业的发展基础;三是以自身的技术深度和全球化视野,让产业加深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而报告也表示,汽车海归精英第三方面的能力在汽车产业新形势下,将会对我国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报告显示,伴随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海归精英角色的转变发展有三个阶段。其中,海归1.0时代,是汽车海归精英们被盲目崇拜、被 “神化”时代,基础薄弱的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对高端海归寄予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厚望。随着对汽车海归精英作用、定位的重新认识,产业和企业对海归开始理性使用,量才适用,海归进入技术领军人的2.0时代。而即将到来的3.0时代,与汽车海归精英自我角色定位的改变密不可分:一部分汽车海归精英从职业经理人进入高校,从事基础性的技术研发工作;另一部分则选择创业,力求将自己的技术专业能力最大化发挥出来,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行业向前发展。此外,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战略的全面推进,海归可能会褪去标签,以国际化高端人才的统称以及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服务中国汽车产业。
研究指出,伴随海归3.0时代的到来,目前汽车海归精英的发展正呈现三大新趋势:首先,汽车海归精英在整车企业中担任最高管理层职位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其作用却在增强:一方面在于其能扎根于技术领域,专注于企业产品研发与战略发展;另一方面在于其可凭借海外背景等优势,在助力产业与企业国际化中施展才华。其次,第二代海归汽车精英将登上历史舞台:与第一代汽车海归同时代、情况相仿的海外华人回国人数与回国意愿在逐年降低,而在2000年前后走精英化留学路线并具有一定跨国公司经验的“小海归”回国较多,正在充实企业的中层队伍,预计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第三, “海归”标签会逐渐模糊,概念会逐渐变化:汽车海归精英群体的出现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但国际化浪潮有可能导致汽车海归精英概念的外延扩大,同时在企业充分国际化之后,以海归精英为代表的外籍华人在与非华裔人才、本土人才的竞争中将具有独特的 “反向”优势。
此外,报告还围绕汽车海归精英在使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政策、企业制度和海归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绿卡的申请及绿卡的实用性不足、社保体系不完善、限制参评国家级奖项、国家对海归在精神层面的奖励和认可的缺失以及引进人才的年龄限制等问题,不利于海归形成归属感,阻碍海归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有待于从国家政策方面予以落实、解决。其次,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不成熟,导致海归精英被排斥在企业总体人力资源管理和规划之外,同时由于价值观矛盾,海归精英常与国内企业领导发生观念冲突。这些问题也非常不利于海归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这些问题有待于企业在正规化、国际化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提升认识。
另外,研究还认为,基于回国多年后汽车海归经精英知识红利的逐渐释放、新业态对从业者知识体系的新要求以及本土人才的迅速进步等原因,汽车海归精英仍需要终身学习,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优化海归人才使用环境
在会上的专题演讲中,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以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人才竞争力与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为题,围绕全球化发展与中国人才现状、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情况、汽车人才国际化等内容做了详细阐述,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政策环境提供了解决方案。他表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才发展面临很多严峻挑战,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国际化人才比例偏低。而且,从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评估看,国内各区域国际人才匹配也是不均衡的,最有优势的长三角地区也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他建议汽车企业,通过利用发挥外籍人士、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力量,扩大国际化人才在董事会、独立董事会的比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等措施来培养国际化人才。他提出,政府应进一步放宽永久居留申请条件,通过完善人才移民入籍的相关渠道、放宽留学生在华工作和实习限制、建立与国际无缝衔接的外籍政策制度、完善移民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国际移民管理与服务等举措,为国际化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福耀玻璃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也现身说法。他表达了对国际人才的诉求与渴望,希望能够派遣一批骨干去海外学习发展,并吸纳海外当地人才来缓解福耀玻璃巨大的人才需求。
在圆桌互动环节,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常务副主席、亚仕龙汽车科技公司董事长刘小稚作为主持人,与北美汽车人协会主席、北极星中国区总裁沈峰,欧洲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秘书长、采埃孚汽车动力总成新能源驱动部总监朱朝宏,奕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辛军,在日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中国分会会长、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周剑光,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等嘉宾,从产业发展的困难与挑战和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发展等层面深入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与人才的国际化问题。
法国汽车产业和人才发展趋势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会长汪善进、德国汽车产业与人才发展趋势德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何鹏、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董愚分别介绍了法、德、美三国的人才政策和培养经验。何鹏指出,国内的汽车人才很难找到一个知识面很全的,比如轻量化是非常综合的工程,但国内的综合人才欠缺;而现在互联网、控制、电动、智能又联系在一起,需要的人才所具备的学术既要交叉又非常综合。
全球华人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汪大总对汽车海归的作用也给予了总结。他说,无论是在国内、国外企业任职,在高校做科研,还是自己创业,中国的汽车海归们都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汪大总表示, “在新形势下,海归精英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而海归的发展机遇也会更加宽广。任何个人、组织,当他把自己的优势和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时,也就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