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城市群多制式轨道交通一体化、智能化 通号院集团启动“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项目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高明静 城市群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而轨道交通则是城市群交通的 “骨干”和 “血脉”。随着轨道交通不同制式间的客流换乘需求、运营状态时空关联性的增强,在区域轨道交通复合网络中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总体运能利用不充分、安全综合保障不深入、旅客出行全过程不便捷等。究其本质,则是源于目前我国各种轨道交通仍采用单制式运营模式,制式间规划不一体、感知不全面、信息不融合、业务不协调、决策不智能等问题。 鉴于此,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市轨道交通 (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交通发展研究院、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通号国铁城市轨道技术有限公司共9家产学研用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 “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项目,并于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项目启动会。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信号研究设计院院长、项目负责人刘岭介绍说,项目将面向区域高铁、城际、市域、地铁等多制式构建的复合网络,从区域整体运输能力提升为出发点,以理论和技术为驱动力、以系统及装备为着力点、以示范应用为突破口,目标实现区域轨道交通高效运输组织、安全综合保障与智能信息服务,引领区域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支撑城市群快速建设发展。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院长刘岭介绍的 “两个一体化+实时智能联动”总体技术路线。项目从理论和技术层面分析单制式独立运营向多制式协同运营带来的转变与挑战,以协同运输为核心、以安全保障和信息服务为支撑,研究形成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综合服务理论体系。同时,充分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区域轨道交通业务相结合,形成智能信息驱动的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服务理论体系及技术研究路线,满足多制式协同互操作及 “多网-四域-多功能”的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 据了解,项目将形成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一体化系统装备,并在成渝地区应用示范,达到区域路网总体运能提升15%,因技术导致的运营安全事故率下降50%,旅客跨方式旅行时间下降10%等多项指标。这组高要求的数据,不仅让与会专家看到了项目结题后的蓝图,同时也让项目组成员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区域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节点,项目开题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项目具有超前性、先导性,成功实施将带来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也面临多制式的全局性和复杂性,颇具难度和挑战。 国家铁路局装备技术中心主任、科技部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项目责任专家王启铭表示,这个项目虽难度较大,但意义非凡,事关我国区域范围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发展大局乃至国家轨道交通发展方向,事关区域范围内经济建设大局和社会的安定和谐。重庆市铁路 (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官波也表示,项目的研究内容契合成渝地区特别是重庆轨道交通发展的现实需求,建议充分考虑现场实际需求使项目的研究成果更加具有指导性和适用性,并表示愿意积极争取参与研究并大力支持项目的落地实施工作。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通号)总工程师张志辉表示,项目要做到“需求清晰、布局合理、系统完整、落地到位、效果明显”的目标,特别是要真正做到 “落地到位、效果明显”其难度确实比较大。中国通号将把本项目作为公司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同时加强与各兄弟单位的协作,协同创新、持续创新,一定把这个项目做出彩。 事实上,中国通号与国家科研计划渊源颇深,不仅承担了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及装备研制”,成功研发了CTCS-3级列控系统及调度指挥系统。同时承担了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全息化运行环境感知系统”,并成功研制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全息化静态数字化平台和感知系统。 中国通号深刻感受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主动权。多年来,中国通号走出了一条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完全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通过几代通号人的努力,目前在全球的轨道交通控制领域,中国通号已由最初的 “跟跑者”成为 “同行者”甚至 “领跑者”,助力中国高铁 “走出去”、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