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主要任务——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
■ 工信部规划司 一、背景情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制造业大国竞争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党的十五大首次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信息化,十六大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十七大正式提出两化融合,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下,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出台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试行稿)》《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两化融合取得重要进展,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6.3%,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59.6%,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普及率达到78.3%。但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存在平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增强、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 二、重要意义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手段。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各环节、各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激发创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构建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有利于打造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以及精准、高效的供给体系。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正成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战略支点。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互联网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推动制造业创新主体高效互动、产品快速迭代、模式深刻变革、用户深度参与,制造业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载体、新模式不断涌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缩短技术商业化周期,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助推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全球互联网正处于从消费领域向生产环节拓展的关键时期,国际社会提出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战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制造为关键环节、制造业为主战场、制造企业为主力军,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理念、架构标准、核心技术、生态系统的竞争制高点。发挥我国互联网应用创新活跃、产业规模领先、人才资本聚集以及制造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庞大的双优势,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将会不断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 三、重点亮点 《指导意见》主要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参与大企业 “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 “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参与智能制造工程、研发制造关键短板装备等方面提出了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开展了一系列具体工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指导意见》中提出,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了贯标工作顶层设计,联合国资委、国家标准委发布 《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启动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和示范工作,遴选了700余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面向已通过贯标评定的企业,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创新与服务、供应链管控与服务等四个方向开展示范,遴选了5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同时,为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召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正式发布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有序推进了贯标评定工作。截至2017年8月,推动5000余家企业开展贯标,达标企业1035家,其中2017年新增437家,指导75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 “双创”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 《制造业 “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和区域合作等领域,开展制造业 “双创”平台试点示范,探索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召开了全国制造业 “双创”成果展和全国制造业 “双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编撰发布大企业 “双创”典型案例集,发布制造业 “双创”平台发展白皮书,大力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成立中国制造企业 “双创”发展联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一批创新战略联盟,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制造业骨干企业 “双创”平台普及率达60%,中央企业建成各类互联网 “双创”平台110个,平台聚集科技服务机构超过1200家,实现线上化的仪器设备、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近20万个。 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确立了 “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的总思路,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重点聚焦 “五三五十”重点任务,攻克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标准、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三大基础,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集成应用。民营企业积极踊跃参与到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来,引导关键技术装备、核心工业软件等集成应用,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 研发制造关键短板装备。我国从2009年正式启动实施 “数控机床专项”,截止2016年,专项先后支持了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民营企业30多项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未来,除围绕机床行业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外,还将持续聚焦于航空航天、汽车两大重点服务领域,衔接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新需求,特别是机器人和增材制造,着力补齐重大装备短板,推动制造业战略性转型升级,为国家面向2030年的重大战略部署奠定基础。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提速降费,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实施深入推进提速降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2017专项行动的意见》,部署了 “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构建高速畅通网络”等四方面17项具体工作,其中,明确提出适时出台移动转售业务正式商用意见,进一步扩大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范围,为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领域以及民营企业利用电信基础设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