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制造强省政策呈现四大特点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陈志鹃 为推进制造强省政策及时精准落地,安徽省经信委全面动员,全方位推进。目前,项目工作平稳妥善完成,各项政策基本落实,支持项目和资金额度最终确定。 制定细则和办法。根据政策要求和工作需要,按照程序规范、操作简便、权责明确、公正透明的原则,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发布 《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明确项目申报条件和材料、审核程序及监督管理,方便企业对照申报。 开展政策宣贯。一是举行新闻发布,介绍政策的制定背景和过程、总体考虑和主要特点,对条款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二是开展“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进万企”活动。 组织项目申报。采取 “一揽子”申报模式,所有政策项目一次性征集、一次性审定、一次性安排,避免多次分散申报给企业带来的混乱和负担。借鉴往年好做法,充分运用 “互联网+”理念,继续通过 “企业云”平台项目申报系统开展申报,实现全程无纸化。 2017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总额25亿元。政策落实呈现以下特点: 政策更为公平。本次共有近1900户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受惠企业数量较2016年提高1倍多。企业分布在全省16个省辖市、105个县 (市、区),实现了政策资金全覆盖,政策面前一视同仁,政策可及度显著提升,政策措施的普惠性有效体现。项目安排向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倾斜,所有的扶贫县 (区)均有企业获得支持。 重点更为突出。项目安排瞄准发展薄弱环节,抓重点、抓关键、补短板。从政策的分项看,资金大体分布是:支持五大制造 (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电子信息、软件大数据产业发展资金15.5亿元、占比73%;支持企业做大做强4.4亿元、占比21%;强化金融要素支撑1.2亿元、占比6%,很好地突出了制造强省的主攻方向。 扶持力度更大。从政策门类看,共8大类43项,像融资租赁等很多以往想实施但因资金紧张未能如愿的好政策得以实施;从资金总量上看,本次安排项目资金21亿元,规模是去年省级专项资金的近3倍;从单体规模上看,单个项目平均安排资金超80万元,较去年提高20%多。单个企业最高获得奖补资金达1000万元,切实改变了以往专项资金 “撒胡椒面”的现象。企业家拿到手的 “真金白银”分量变沉,获得感将明显增强。 政策透明度更高。支持制造强省建设政策大幅减少直接补助或无偿资助项目,更多的采取 “后补助”方式支持企业和项目,让企业家对是否能获得资金支持、获得多少资金支持一目了然。个别需要评审的专项,也主要是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的方式开展,进一步提高评审的专业性、中立性和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