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三品” 推 “智造” 快 “创新” 科技文化融合 纺织业新平衡中谋发展
■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李锋白
中国每年生产300多亿件服装,相当于为全世界74亿人口每人提供4.25件衣服;2001年到2017年10月,中国纺织工业净创汇28668.39亿美元,是全国货物贸易净创汇37942.47亿美元的75.56%。这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12月7日召开的2017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报告的数字。 2017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以 “新时代 新平衡 新发展——建成世界纺织强国的战略与路径”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联合承办。会议从行业大势、科技进步、材料资源、时尚创意、品牌建设、社会责任、消费需求、产品竞争力与可持续创新等多个维度,分享年度创新成果、探讨 “十三五”时期建成世界纺织强国的战略与路径。
寻找三大新平衡
近年来,纺织行业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在国民经济中一直保持了非常稳定的比例,行业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平缓下降的态势。孙瑞哲列举的数字充分说明我国是纺织大国,但另一方面,纺织行业总体上呈现大而不强的特点。 孙瑞哲认为,纺织行业面临着供需之间结构不平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收益不平衡、创新应用不充分、产业融合不充分、环境建设不充分等矛盾,为进一步做强产业,需要寻找产业发展新的平衡,即质与速的平衡、虚与实的平衡、义与利的平衡。 当前产品迭代在加快,缺少耐心与短暂关注正形成一种消费趋势。这种需求传导到产业链前端,要求产品开发与供应必须更快速、更敏捷。然而过度关注速度竞争可能会降低创新质量。陷入速度竞争,会引导资源流向短期投资,忽视长期性、根本性领域的投资,习惯引进,怠于创新,破坏长期发展土壤,因此要平衡好质与速的平衡。 虚与实的平衡主要是由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引起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等纺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行业的运营模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加快了产融结合与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 虚实平衡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根据纺织产业特点,开展产融结合、两化融合和制造业服务化等模式创新,避免产业空心化,做好风险管理。 义与利的平衡是指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行业生态、短期收益与长远价值的关系,实现经济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既要追求经济增长,也要夯实产业发展的土壤;既要优化产品供应,又要履行好社会责任。 在孙瑞哲看来,要以工程化的方法,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规模化,实现质量与速度的平衡;要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做好虚实平衡;要通过资源循环、节能降耗、产品溢价、资本运营等途径,让责任履行成为价值的重要来源,在行业层面推进责任共识的形成,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而实现义与利的平衡。
推进智能制造和协同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提高创意设计水平是国家制造业发展、消费品工业 “三品”战略的重要战略和内容之一,推进智能制造和协同创新是加快纺织服装创新的重要途径。 目前,工信部正在主抓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工作,先从省一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进行遴选,具备一定条件后可上升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经发布的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目的就是要促进智能制造生产的模式可推广、可复制。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和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6~2020)》,将引导行业攻克关键设施设备,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同时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智能制造设备集成应用。 同时,工信部将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调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积极性,推动协同创新的发展,尤其是跨界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联盟的发展模式攻坚克难,共同解决行业共性问题。 提高创意设计水平被列为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专项行动12项任务的第一项任务,要求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等方面加强创新,同时加大对消费品创意设计优秀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力度。为此,消费品工业司已经开展了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区 (平台)遴选活动,连续两年有20个服务平台为行业进行了示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加大力度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与创意设计,开展了 “2017年度纺织十大创新产品评选”,并在本次年会期间举行了 “2017年度纺织十大创新产品”、“2017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可持续纺织产品开发-卓越能效奖”及 “2017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产品开发推动奖”颁奖典礼。 由工信部委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的 “2017年度纺织十大创新产品评选”,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工信部的 “三品专项行动”,旨在推动企业加快实施 “三品战略”,注重责任发展与文化传承,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与创意设计。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定位提花精纺羊毛西服等十大品类共64件产品荣获 “2017年度纺织十大创新产品”称号。此外,为推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开发工作,树立行业产品开发的先进典型企业,推行先进的能效管理措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全行业开展了 “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推动奖及可持续纺织产品开发-卓越能效奖”评选活动。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55家企业荣获产品开发贡献奖,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荣获卓越能效奖,天竹联盟荣获产品开发推动奖。 据高延敏介绍,2018年在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方面,增品种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广泛的 “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提品质的重点在于加强全流程的质量管控,研究制定国内甚至国际上处于领先的标准,创品牌的重点在于以诚信和社会责任树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度,并向国际品牌发展。
科技文化融合带动产业做强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在创新型的研发投入强度、科技贡献率、科技产品外贸依存度等指标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科技强国建设上压力比较大。虽然如此,过去五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在纤维材料、纺织、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纺织装备、信息化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实现了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整体提升。截止2016年,科技强国纲要目标完成情况基本符合预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表示,新时期我国纺织科技创新将从 “高端化、高技术化、多元化、生态化、开拓未知领域”的战略目标出发,围绕纤维新材料、高技术纺织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强化融通创新,改进评价机制,瞄准全球纺织科技前沿,集智汇力、携手合作,加快建设世界纺织科技强国。 作为时尚产业,纺织服装业的创新离不开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大鹏认为,纺织服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纺织产业科技、绿色、时尚这三个新定位中重要的内涵,目前却是纺织品牌的短板和弱项。我们的纺织强国建设要让文化赋予更多的力量,而文化自信将一定是我们成为纺织强国的一个必然标志。 纺织服装业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成果体现在生活中,并对品牌做强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高级研究员曹潇文认为,当今是一个没有耐心、消费波动大、追求享乐的消费时代,消费者更加关注时尚和享乐,要求体验前所未有、不断更新的愉悦感。面对一轮又一轮的消费升级和没有耐心的消费波动,如何紧紧抓住消费者成为品牌做强的关键课题,生活方式品牌便被提上日程。 以往的非生活方式品牌只能为消费者提供单个功能的商品,而生活方式品牌则是针对某个生活场景提供的完整的解决方案,企图用一个品牌来包揽消费者生活的全部,重新定义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含了统一的生活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连带销售,当消费者购买一个品牌产品的时候,也就表明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从而他还希望他周边的所有产品都换成这种风格的。曹潇文认为,在生活方式时代,洞察力以及融合了科技和文化的设计,将成为品牌企业做强的新的竞争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