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特色产业 “法治企业”助推特色小镇建设
■ 李屏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指出了特色小镇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即: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推动多元化主体同心同向、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搭建发展平台等作用,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和加剧债务风险。那么,法治企业与特色小镇建设又有怎样的关系?企业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实现法治?
“法治企业”与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指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共同发布了 《关于实施 “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 (城)镇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 “千企千镇工程”,是指根据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小 (城)镇创建模式,搭建小(城)镇与企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特色小 (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由此可见,无论是 “小而美”的特色小镇,还是以行政建制为基础的特色小城镇,都需要凝聚特色产业,才有发展的生命力。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生命力就是小镇的生命力。企业要想长盛不衰,不能单纯依靠多卖产品,还要依靠合法、合规、诚信经营,以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兴盛百年。 什么是法治企业?法治企业就是依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建立起规制企业经营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内控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依法决策和经营管理,依法保证企业的交易安全和合法权益。让法律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活动,提高企业法治程度,就能够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形成依法治企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依法治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长青不败的基础,企业只有诚信守法、遵章守规,不断推进依法治企,才能进一步开拓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因此,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取决于特色产业,而产业的载体主要是由一个个企业集合组成,长盛不衰的企业则要靠依法治理来保障。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小镇兴。
如何打造 “法治企业”
建设法治企业首先应该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以企业章程为 “宪法”性行动指南的文件,要建设类别明确、层次清晰、科学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建章立制先行,要把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贯穿于建章立制的全过程,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依法治企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组织管理方面:企业应当成立法制建设领导机构;并召开年度企业法治工作会议;将法治企业建设纳入企业 “十三五”规划;企业党委 (党组)中心组应开展法治专题学习;将依法治企要求纳入业绩考核体系;出台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 ——提高依法治理企业能力:应组织外派董事、监事开展法治培训;应在董事会中明确负责推进企业法治建设的专门委员会;要将企业法治建设情况作为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董事会审议事项涉及法律问题,总法律顾问应当列席会议并提出法律意见。 ——依法合规经营:对于重要决策数量及经法律审核的重要决策数量的对比比例;经济合同数量及经法律审核的经济合同数量的比例;应当建立境外重大项目法律顾问提前介入工作机制,并且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境外项目;建立境外法律风险常态排查处置机制;境外重要子企业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或配备专职法律顾问;企业总部及重要子企业本期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数量、总标的数量以及通过依法维权挽回经济损失的数量;本企业系统内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情况应向国资委备案。 ——依法规范经营: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数量及经法律审核的规章制度数量的比例;应建立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及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后评估制度;法律事务机构应参与企业内部监督工作;应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法律事务工作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规章制度的管理应由法律事务机构牵头;应建立内部法律风险报告提示制度。 ——法治队伍建设:应在公司章程中明确本企业施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应建立总法律顾问述职制度;应开展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评审;建立外聘律师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