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红
临近年终,在盘点中国工业2017年发生的重大新闻时,业界人士关注到,又有一家工业企业——潍柴集团进入了年营收入2000亿元俱乐部!
12月18日上午,在济南举行的潍柴集团收入突破2000亿暨2020~2030战略新闻发布会上,身兼山东重工、山东交工、潍柴三大集团董事长的谭旭光宣布:2017年潍柴集团收入已经突破20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谭旭光兴奋地表示,潍柴集团目前已经打造成为业务涵盖动力总成、汽车业务、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金融服务六大板块,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多元化的企业集团。
国内国际市场共同发力新旧动能转换扩张迅速
作为潍柴发动机的主要配套产品——重型商用车,经历了数年低迷之后,从2016年10月至今,市场呈狂飙型的恢复性增长。运输管理部门出台的GB1589文件严格约束了超限、超载车辆,为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赢得市场空间。
从去年10月开始至今,潍柴发动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面对产能陡然暴增,潍柴能做到从容应对,源于潍柴近10年不断提升制造能力、调整产业结构。
早在2010年6月,潍柴集团正式发布了 “打造千亿级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潍柴基于大量的市场调研后得出结论:未来5~10年将是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市场需求仍会持续增长。从2016年10月爆发的大马力发动机的产能翻番需求,验证了潍柴对市场规律把握准确。
在潍柴新旧动能转换中,潍柴更具有颠覆性的结构调整是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和再造,实现了 “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双轮驱动”。
2005年,潍柴收购重组湘火炬,控股陕重汽、法士特、汉德车桥等核心业务。潍柴动力由此从由单一发动机制造商,一跃成为集整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汽车零部件等业务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集团,并打造了商用车领域的黄金产业链。
从2005年到现在,潍柴累计为重型汽车行业提供发动机587万台、重型变速箱670万台、重型车桥354万根;潍柴旗下的陕汽重卡自2005年至今累计销售87.9万辆。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潍柴继海外基地在2016年全面实现盈利,2017年产能和市场继续扩张,与国内市场共同形成潍柴品牌的规模效应。
2009年,潍柴收购法国百年发动机品牌博杜安。2012年1月,潍柴重组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企业——意大利法拉帝公司;同年9月,与工业用叉车制造商和液压技术的全球领先者——德国凯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并购林德液压。2017年3月,潍柴收购全球领先的可替代燃料动力系统提供商美国PSI公司;9月,潍柴集团与白俄罗斯马兹集团成立潍柴马兹合资公司。
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中,潍柴通过并购外资及运营海外基地获得的营业收入,及其在潍柴体系中的占比,呈逐年增加态势。2016年,潍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0%。目前,潍柴集团产品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相关出口占集团出口总量的90%以上。
制造商变科技创新公司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共进
2017年,让潍柴拔得市场头筹的王牌除了产能供应外,依然是产品要素起了决定作用,潍柴科技创新平台出现了重大变化:新能源产品的加入,标志着潍柴——这一具有70年历史的传统动力供应商,也乘上了新能源时代的快车。
潍柴在2017年4月和8月分别召开的两大重要行业展览会——2017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17中国 (北京)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上,带来了旗下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全新平台柴油机和清洁气体发动机,以及以WE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总成、纯电动动力系统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
2017年潍柴新产品矩阵令行业惊艳,显示了潍柴在清洁能源动力和新能源动力同步进行技术创新的战略考量。从一个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制造商转为新能源技术创新者,潍柴的底气从何而来?业内外人士的共识是:具有70年传统制造业历史的潍柴,已经由一个产品制造商转型为工业4.0时代的技术开发商,有能力担负起正在发生的产业革命的重任。
近10年间,潍柴在研发上的累计投入高达150多亿元,每年研发占比超过5%,达到国际领先企业水平。潍柴打造了研发、试验、试制、制造四大中心有序运转的自主创新体系,建有行业惟一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了世界一流的研发实力。
10多年来,潍柴陆续推出国内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蓝擎发动机、第一套自主ECU电控系统等。潍柴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5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56项,其中发明专利322项; 《重型高速柴油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早在2013年,潍柴就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欧Ⅵ认证的企业。在2017年,潍柴从轻型机到重型机,全面释放国六产品,全部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作为专注动力产业链研发的创新型企业,潍柴对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发展路径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务实的规划。2017年9月,潍柴 (潍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显示了潍柴在新能源产业化进程上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快产业转型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对于潍柴来说,10几年来发展速度惊人:2004年,潍柴动力香港上市,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2011年,潍柴成功跨越千亿元收入大关;2017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跑者,潍柴下一步的路如何走?
谭旭光指出,潍柴动力已经实现了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华丽转身,2017年是全球业务整合收获的元年,也是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的元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对潍柴集团整体未来发展构架思考后,谭旭光在12月18日的发布会上,向媒体正式公布了潍柴2020~2030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个目标”: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 “两个阶段”: “从超越到引领”——即到2020年潍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潍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成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世界500强公司。
为了实现2020~2030战略,潍柴推出九项举措,其中包括要打造成为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打造液压动力总成系统,加快突破氢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燃料电池、固态锂电池核心技术,重型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要实现行业领先,在山东潍坊率先建设数字化工厂等。
迈向高端、跨越百年、参与全球竞争,是潍柴动力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无疑,对实现2000亿元营业收入的潍柴来说,已经在中国工业界打造出一艘能经受住巨浪冲击的动力航母,其全球化的布局正在影响着世界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