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晓理:“一带一路”取得了远超历史的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构建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对 “一带一路”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凸现出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在第五届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表示,第五届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主题是四个新,即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新发展,而 “一带一路”为中国开放拓展了 “新空间”、为全球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能”、为人类命运指明了 “新愿景”。 欧晓理指出,由于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为应对和化解我国和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未来,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到现在4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作为首创者做了大量工作,而且由于“一带一路”道义上的感召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远超历史的成效。 欧晓理认为,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中国各类企业在全球掌控市场、掌控资源、布局市场、引领技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中国开拓了“新空间”。总结过去40多年的开放经验发现,实际上 “一带一路”提出之前的开放,虽然在宣传上讲是全方位开放,但当时开放的重点是东向的开放或者是面向太平洋方向的开放,向西的开放、向印度洋的开放没有能够开展。所以, “一带一路”的提出或者是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就要求在继续做好向太平洋方向、向东开放的同时,要把注意力西转,加大向西的开放、向印度洋的开放。这样,无疑就为中国各个行业在更宽广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提供了新的机会。 实际上,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引进来”为主到了 “引进来”和 “走出去”并重的阶段。从目前情况看,随着国内支撑过去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和劳动成本比在上升,各类风险在累积,盈利空间在收窄,逼迫中国企业去寻求新的竞争优势,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去配置资源是提升新的竞争优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欧晓理认为,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全球经济增长增添了 “新动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遭受了重创,近十年来经济复苏乏力,投资贸易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寻找复苏方案。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 “一带一路”,其核心内涵就是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发展战略的对接,以更开放的心态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和实现共同发展,所以 “一带一路”不能机械地理解是一条带、一条路。 “一带一路”是一面旗帜,是一面在全球各个国家在努力寻求前行方向的历史性关键时刻、各国像无头苍蝇的时候,中国举起了一面旗帜,一面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共赢发展、推动文明复兴、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面旗帜。这样一面旗帜一亮出来,就为迷茫的世界指明了方向,为困惑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一带一路”面向全球开放,但主战场是欧亚非大陆。欧亚非大陆是各种文化的发祥地,近现代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成了贫困、冲突甚至成了恐怖的代名词。但这个区域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蕴藏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如果用一种方式把这块区域的增长潜力激发出来,不仅仅对这个区域本身的发展会发生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整个欧亚非大陆乃至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都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所以 “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增长增添了 “新动能”。 欧晓理认为,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人类命运指明了 “新愿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 “一带一路”,实际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化中的中国制度。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开始主动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成为推动全球治理模式朝着更公平合理方向变革的重要力量。实际上, “一带一路”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一个抓手,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伟大实践,所以说, “一带一路”为人类命运指明了一个 “新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