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峰公司民用光纤陀螺获千万元订单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邓顺英
从设计到生产,从方案设计到图样下发,再与用户对接试用,仅7天时间,一种全新军民融合光纤陀螺,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湖北航天三江集团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简称红峰公司)完成,并全部达到用户要求。这次快速反应,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迎来一笔200套小批量订单。2017年,该公司多种光纤陀螺在市场竞标中脱颖而出,并签订了合计千万元的订单。 据了解,在红峰公司内,型号用陀螺与民用陀螺虽然共用一条生产线,共用管理、技术、生产人员,但两者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在民用陀螺开发中,公司倡导技术人员 “一次成功”快速对接市场抢订单;生产制造人员 “一次做对”,降成本保质量提高履约率;这些从型号线上提炼出来的管理经验,给民用陀螺带来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光纤陀螺副主任设计师路青梅有很多种角色——设计师、市场开发者、售后服务人员。她的工作渗透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从市场调研、推广及客户沟通、产品技术可行性分析,到合同技术协议部分的编制、销售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支持等。该公司技术人员是市场开发的主力,技术一直在最前沿与市场对接。 大多数时候,路青梅是产品设计师,她主管的产品中,有型号用陀螺,也有民用陀螺。在她看来,产品只有不同的用户,没有军用民用之分,质量同等重要。她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设计着不同性能指标的陀螺,设计中的创新在军民陀螺中互用。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红峰公司依托型号用光纤陀螺技术,开发的民用光纤陀螺及惯性导航系统已形成四大系列二十多种型号,申报了国家专利15项,实现了在轨道检测、深挖测斜、移动通信、寻北等多个应用领域的应用,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创新资金扶持1000余万元。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光纤陀螺技术日趋成熟。 光纤陀螺主管设计师刘充、郭礼芹、孙章鹤是其设计团队。对于短短的七天,他们认为并不是奇迹。郭礼芹说: “在设计阶段,数字化仿真分析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经过仿真分析,避免了设计先天缺陷导致的设计反复,真正做到一次成功,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据悉,红峰公司民用陀螺的生产管理环节与型号产品一样下达计划,按合同设立“后墙不倒”的交付节点,讲评考核。 “高质量、高可靠性”是航天产品的特质。在市场打拼中,用高质量征服用户,用 “一次做对”减少反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人员把采购清单交给物资采购部门之前,还要进行元器件统型。 “统型就是最大可能统一元器件的型号和生产厂家,便于电子元器件批量采购、批量定价、竞争比价,压缩电子元器件成本。同时器件型号相对统一,降低了装配错误,确保装配一次做对。”刘充如是说。他第一次为民用陀螺做统型,元器件采购价格就下降了10%。 此外,优化精简流程,是工艺师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一大 “绝招”,同时也为工人装配 “一次做对”奠定了基础。工艺技术人员以 “降低制造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生产效率”为目标,开展工艺优化和技术攻关。 工人装配采取古老的 “计件制”,按工人生产合格品的数量发放绩效工资。计件制指向 “高质量完成任务”,允许车间对产品单价进行二次分配。车间积极配合技术人员优化工艺流程和路线,主动提出精简中间工序和检验环节。装配车间主任曹建林告诉记者,与原工时定额单价相比,人工成本降低35%。 计件制中,优质、高效完成任务是关键, “一次做对做好”的质量理念得到强化,因此,工人技能提升要求急切。2017年该公司实行产品计件制管理后,陀螺装配车间仅仅针对一种型号的民用陀螺,就邀请设计、工艺开展各类技术交底累计9期共计120多人次。该型民用陀螺的保偏光纤耦合器这一核心部件,通过技术交底、培训和技能竞赛,人为质量问题大幅减少,合格率从60%提高到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