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何人民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湖北省上下齐心协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狠抓工作部署和推进落实,大力推进结构性调整,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是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从该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三去一降一补”效果明显 湖北继续巩固 “三去”工作成效。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全省共查处 “地条钢”企业15家,取缔非法产能约180万吨。组织开展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项目专项行动,淘汰产能16.5万吨。关闭煤矿31处,退出产能207万吨,超额完成年初计划。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引导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去年1~11月,全省各项贷款余额39484亿元,同比增长14.69%;债券融资规模达3970亿元,同比增长5.84%。重点抓好 “一降一补”。出台降成本 “32条”政策措施,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项目 “零收费”。深入推进 “营改增”改革,去年1~11月实现净减税274.6亿元。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和规模,去年1~11月成交电量351.44亿千瓦时,节省企业成本13亿元左右。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水利设施建设、普通公路及安防、能源设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补短板重点工程。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湖北省政府先后出台 《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和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2017年1~11月,全省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4586个,合计金额近3.9万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495个,投资总额近1.8万亿元。狠抓新旧动能接续, “四新”经济蓬勃发展。坚持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发展壮大新经济。滚动实施 “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筹集5亿元专项资金和30亿元引导基金支持全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抓好 “科技十条”、 “新九条”和新经济 “16条”等政策落实,新增5家国家级 “双创”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狠抓新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得到夯实。紧盯产业发展方向和消费升级趋势,加强重大产业的谋划和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一批 “国字号”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关键性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湖北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122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事项53项。全面推进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确定省级41个部门随机抽查事项254项。着力打造 “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 “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体系,实现省直部门、试点地区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更大力度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用,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办结,提高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市场金融供给,改善融资结构,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打造中部地区产权保护高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加快建设中国 (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贸片区下放第一批61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省研究出台支持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文件103个,区内新增企业6156家,自贸区高地效应日益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