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新”哈电利用成熟技术为国家电网建设立新功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由庆祝 通讯员 富宏杰 王学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国工业报记者近日走访一线企业时了解到,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哈电机)通过把吉林白山发电厂旧机组改造成精品,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成功打造了一个从单一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的范例。 在东北电网最大的发电厂——吉林白山发电厂,3台由哈电机负责改造的水电机组正高速平稳运转。 “通过和哈电的合作,我们实现了创精品目标。改造后的机组,性能实现大幅提升,运行中的振摆指标基本在15微米左右,完全优于国家标准,一些转动部分的振摆数据值甚至达到个位数,比新机组各项指标还要高。”白山发电厂副厂长刘贵仁介绍说。
机组改造成精品
对于 “旧”改 “新”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哈电机负责白山改造机组研发工作副总工程师覃大清说,一台机组是不是精品,关键看运行性能;运行性能好不好,主要体现在水轮机稳定性上。行业内理论上对机组稳定性的要求是:水轮机转轮要在机组负荷为45%~100%之间时运行稳定;而白山改造机组的转轮能够在机组负荷为25%~100%的区间都稳定运行。 据了解,白山一期、二期机组建成投产时,也是当时国内屈指可数的大机组、优质工程。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安装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机组经过多年运行之后,产生和积累了不少问题。因此,白山发电厂启动了水轮机组改造工作,并再次选择了与哈电机深度合作,可谓是高端产品加之过硬的产品性能感动了用户。 为了不辜负白山电站的信任,哈电机领导层做出了全力以赴把白山改造机组打造成精品的部署,成立了白山机组改造科研团队,指定副总工程师覃大清为科研工作总负责人,并在白山改造机组的科研设计工作中采用了 “量体裁衣”的方法。为了打造精品,哈电机科研团队细致研究了白山电站机组最近10年的运行数据,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和电站特点,卓有成效地进行科研开发,为白山改造机组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技术保障。
科研成果获突破
哈电机科研工作在白山机组改造项目上为什么能够成功突破? “除了企业上下追求精品的决心之外,关键还是得到了用户的支持。”覃大清这样说道。 在白山改造项目业主的支持下,哈电机在对改造方案经过三次系统审查并确定方案之后,陆续开展了大量的科研设计、论证和验证工作,对白山改造机组的转轮叶片进出口角变化情况、出口开度变化规律、叶片厚度及渐变等内容做了大量的研究。还对转轮内部水流流态的变化进行了大量观测工作,为改善影响机组稳定性提供了依据。经过努力,哈电机成功研发了该项目首台机组转轮模型。经业主见证和试验验证,模型转轮完全满足白山发电厂的改造要求。 随后,哈电机产品设计人员以科研模型转轮试验数据为依据,结合白山机组改造前存在的漏水多、振动大等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良关键部件,为机组整体性能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为用户打造 “绿色通道”
从白山机组改造启动开始,白山发电厂一直负责改造工作的生产技术部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乔木,始终与哈电机保持着密切接触。“白山改造机组能成为精品机组、有这样出色的运行表现,得益于哈电人在每个环节的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与哈电人在各个环节付出的大量心血密不可分。”乔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乔木介绍,为把白山改造机组打造成精品,哈电机在制造、服务等过程中也尽心竭力,用精细过程保证精品结果。负责转轮焊接的冷作分厂严控质量,组织本单位职工坚持在转轮加热到100℃以上、层间温度控制在170℃的环境下完成每一条焊缝,不仅使转轮退火后一次性探伤合格,而且仅用43天就完成了正常排产两个月的焊接任务。负责导水机构加工装配的水电分厂全力以赴,专门成立了生产攻关团队,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包括部件加工进度、总装过程、解体收尾等各环节的专题计划。并且,哈电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的制造工艺部、提供小件的轻金分厂、提供工具的工装分厂、发挥把关职能的质量检测部等其他相关单位也紧密配合,全面满足了打造精品的各种工作需要。 为更好地服务用户,哈电机副总经理陶星明、王晓群等分管领导,亲自过问项目执行情况,多次到电站现场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保证质量和工期,项目经理孙旭东统筹协调哈电机内外部资源,为白山机组改造创建了一条高效的 “绿色通道”;两任工地代表王雪松、洪德超扎根电站工地,在与厂内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及时向业主通报生产信息、积极了解电站情况、回应用户诉求、反馈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在白山和哈电之间搭起了“连心桥”。 “目前,白山机组改造已经完成了3台,质量非常好,尤其是从机组的振动摆度技术指标方面,运行效果非常理想,堪称精品。我们深深感受到,改造机组投入的数千万资金 ‘花得值’!”白山发电厂厂长李铁成表示, “如果下一步白山进行发电机改造,我们仍将继续追求精品、继续选择 ‘哈电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