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了下行压力,保持了平稳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日前举办的 “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大而不强 辛国斌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繁荣,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之所以新,主要在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 辛国斌指出,全球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制造业加速融合,网络化协同创新成为大趋势,智能制造引领生产方式变革,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生产方式和发展形态发生深刻变化。 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加紧在中高端制造领域抢先布局,立足继续保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凭借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打造中低端制造领域的比较优势,成为传统制造业新的承接地,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使我国制造业面临中高端受压和中低端受挤的局面,关键原因在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整体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工业基础能力弱,中国制造面临 “缺芯少魂”的局面,产品在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差距明显,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与此同时,制造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资本 “脱实向虚”现象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融资难仍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辛国斌表示,综合判断,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如不抓紧,窗口稍纵即逝,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国际格局剧烈变动,竞争进一步加快。
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 辛国斌表示,为顺应趋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两年多来,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 《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在具体领域上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批重大工程实施效果凸显,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确实提升,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工业基础能力不断夯实,高端装备创新亮点频出,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成效,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试点示范扎实开展。 辛国斌透露,近期,工信部正在加紧推进首批 《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引导各地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但应当看到,从实施到现在 《中国制造2025》还只是开了一个好头,制造业发展本身还急需破解瓶颈和矛盾,在工作中也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8年工作的总体安排中也对制造业发展和实施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着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下工夫,做文章。 辛国斌表示,所谓质量变革就是要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等工作细节进行全方位变革,提高整个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优化供给体系质量。 一是要千方百计稳增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制造业平稳运行,稳中向好。 二是要集中精力促进质量品牌提升,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着力提高实物产品质量和制造业标准体系水平,促进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文化。 三是要科学施策,鼓励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向价值链高端环境延伸。所谓效率变革就是要着力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改善供需关系,提高供给效率。 辛国斌指出,要坚持不懈抓好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设,加快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调控作用,持续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和简政放权。要坚定不移调整结构,把去产能工作推向深入,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型产业相结合,发挥产业政策的促进竞争功能。采取审慎包容监管,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材料、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发展壮大。要创新思路,引导优质要素向制造业领域配置,培育多层次制造业人才队伍,激发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技能型人才,用好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等基金,研究设立 《中国制造2025》发展基金,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提高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增强制造业内生动力 辛国斌指出,所谓动力变革,就是要实现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要下力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通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提高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打造跨界协同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集中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制约,解决制造业发展卡脖子的难题, 二是要多策并举,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大试点示范工作力度,健全标准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融合,分类推进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建设,推动绿色标准、绿色产品、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三是要合理有序优化制造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 《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的实施,深化 《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要培育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