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山东即墨越走越宽
■ 肖相波 杜梅 坚持以现代产业培育特色城市,汇聚优质资源以产兴城,是山东即墨激发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驱车行驶在位于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一座座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昔日遍地禾苗、虾池相连的土地正成为青岛乃至山东半岛发展的引擎。 青岛蓝谷是青岛市着眼于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打造世界级海洋科技创新的高地。即墨抢抓这一战略机遇,构建起以蓝谷为引领,全域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海洋科研示范区和蓝色发展先行区。目前,蓝谷已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各类人才4200余人,高等院校在蓝谷设立校区、研究院或创新园达20余个; “国字号”、 “中科系”、 “央企系”、 “国海系”重大科研平台累计达到20个;组建 “海洋+”专业创客空间10家,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等5个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陆续建成启用。 作为全市汽车产业的主战场,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已引进包括一汽-大众 (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一汽商用车基地在内的汽车类项目120个,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一汽大众主机厂四大车间已全部完工,2018年将全面投产。 即墨正按照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汽车、纺织服装、市场商贸、现代物流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重点功能组团的多轮驱动作用,让这座有着厚重发展底蕴的千年古城,有了更持续的动力。 产业支撑起城市的气质,城市则彰显着产业的内涵。即墨在规划建设重点组团产业功能的同时,坚持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同步跟进。已是79岁高龄的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2017年再次来到即墨。2012年经济开发区核心区成立时,他曾领衔为核心区做概念性规划设计。截至目前,核心区已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44.7亿元,开工面积220余万平米, “七纵九横”路网全面贯通,科创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即墨山师实验学校等20余项重点工程全部建成;为让入驻项目及创业者拥有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积极打造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咨询平台,设立互联网工业产业引导基金和健康产业引导基金;完善住房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商业一条街、农贸市场、邻里中心等,打造 “5分钟生活圈”…… 一座集总部办公、现代金融、商务会展、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新城已精彩呈现。 产城融合,需要合理规划组团产业定位、功能配套、产住比例,实现产业功能、生态功能、城市功能的同步规划建设、同步完善提升,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态。这一点上,即墨成绩斐然,在加快促进蓝谷海洋科技新城、经济开发区、即墨古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即墨国际商贸城、青岛国际陆港等重点组团协同发展的同时,还将促进温泉小镇、航空小镇、太阳能小镇、玫瑰小镇、童装小镇等新型组团加快发展,在全市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动的城市圈层和布局合理、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 2016年,即墨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居第9,是江北惟一进入全国前10强的城市,同年成为山东省财政预算收入过百亿元的6个区市中惟一的县级市;2017年,国家工信部所属的赛迪智库发布 《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白皮书》和 “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100强 (2017)”,即墨排名全国第9,随后成功入围 “2017年度新一线城市潜力商业地产榜 (拟开业)TOP20”榜单,被评价为是一座充满浓郁人文气息、持久商业活力,有生活温度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