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江西政协委员聚焦工业园区升级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金国军
中国工业报记者在江西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联组讨论会现场了解到,有两位委员不约而同就江西省工业园区如何升级这个话题建言献策。 江西省政协委员郭坚华 (香港珠海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绿湖亚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发言中指出,近五年来江西工业园区的发展规模在迅速壮大 (主营收入增长七成,年均增速15%)的同时存在顶层设计不够、质量不高、创新不够、效率较低等问题。 江西省政协委员朱丽萌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研究员)在发言时认为,江西省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面临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工业共生网络不健全、末端治理不理想、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等问题,迫切需要做好生态工业园区的顶层设计,使其真正成为支撑江西现代化进程的生力军。
加快升级时不我待
郭坚华委员说,随着发展的加快,江西省工业园区凸显的问题明显,如缺乏整体规划布局,几乎每个县都有工业园,而产业发展和项目选择则较随意,定位不精准,没有形成各自优势和特色,抑制了产业集群发展;也造成政府之间为 “争抢”企业落户而 “政策招商”, 产业同构现象普遍,产业集群优势不突出。大多依靠投资驱动,增长方式粗放,造成不少园区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利用率低,而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的土地供应却是紧张,土地供应不足,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还停留在企业公有制时代,不符合现代园区的营运需要;2007年以前的工业园建筑规划与土地合同要求不统一,也造成园区的建设滞后;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基础不足;金融配套服务不足,园区融资普遍难;园区商务配套功能缺失,企业成本增加。 郭坚华委员建议,要由省发改委、工信委等职能部门做好调查研究,因地制宜规划各市、县、区的工业园。根据当地优势,规划产业集群,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同构现象。对工业园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土地,收回投放,或重新注入产业,提高资源利用。 推进工业园绿色工艺、绿色改造制造、绿色产品研发,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引进先进的技术服务平台、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提升创新动力;增加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给予研发财税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取缔环保不过关产业。 修订工业园配套建设标准;加强园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让企业节省成本;提升商务配套功能,包括政府建立 “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企业经济活动;提供金融配套,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引导资金,加上社会资金,成立创投基金、人才基金、并购基金,引进政府担保机构,支持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没有生态工业园就没有绿色崛起 朱丽萌委员认为,没有江西的生态工业园,就没有江西的绿色崛起。为此,她建议江西省要以产业集群为路径,助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针对发展状态良好、已经进入较高阶段的工业园区,实施园区综合集群化战略。通过集群化发展方式,推动上下游关联及同类企业聚集,建立企业间良好的竞合关系,构建产业链环节多、产业链完整的特征;针对其它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开区以及科技工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实施园区纵向集群化战略。通过纵向关联、延伸的集群化方式,推动上下游关联企业聚集,建立企业间良好的纵向协作关系;针对地方性工业园,实施园区横向集群化的战略。通过横向扩展的集群化方式,推动同类企业聚集,建立企业间良好的竞争与横向合作关系,凸显单个产业链环节的特征。 以产业共生为基础,打造园区循环经济系统。立足于企业层面,以生态设计、绿色技术、节能降耗、环境管理为抓手推动循环发展;立足于企业之间或车间之间,通过物质代谢、水资源高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及基础设施共享推进产业共生发展;立足于园区层面,通过原料、副产品再使用和再循环形成闭环,提高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立足于社会层面,建设与当地社会和经济需求相适应的绿色生态社区。 以低碳发展为导向,彰显园区低碳经济本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低碳生态产业与产业链,培育低碳产业集群;以低碳技术为支撑,加快低碳生态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低碳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稳步促进低碳能源成为园区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以低碳生活、低碳建筑、碳汇建设、低碳管理为根本,推动园区社会低碳大循环链建设。 以管理创新为抓手,构建生态园区制度保障。要给予园区更多管理自主权,减少政府直接管理园区的权限,充分发挥企业能动性,建立企业参与的弹性管理制度,使企业回归成为园区管理主体,以完善生态工业园区的自主管理体系;要做好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园区管理的顶层设计,提升参与度,构建居民和社会组织全过程监管的管理方式;要激励科研机构参与园区管理体系,真正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提升园区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要运用现代化科技信息手段,强化互联网在生态工业园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园区现代化的管理能力与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