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成绩显著 盘点海工装备2017年关键词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随着国家逐渐加大对新能源的重视和开发,可燃冰、海上风能、潮汐能等逐渐成为国家陆海统筹发展的重点项目,水下装备制造、海洋防腐、管道泵阀、防爆检测等诸多相关领域出现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2017年,我国多项海工装备项目领先全球。十年前,中国还完全没有自主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现在,不仅能够自己制造,而且领先国外同行。过去十年,中国在深水装备领域,特别在深水钻井装备,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零突破,而且在各领域平台实现跨越,首次订单量占同期全球市场的25%。本报记者盘点了2017年海工装备关键词,回顾这一年来海工装备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同时,更看到新一年行业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关键词: “海洋石油162”
1月3日,我国首座移动式试采平台 “海洋石油162”在渤海边际油田试采作业实现连续69天稳定产油,为油田制订最优开发方案和经济评估提供了大量可靠数据。此次海上边际油田原油试采成功,是海油理论、海油技术、海油装备凝结而成的历史性突破,对大幅降低边际油田油气开发生产成本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海洋装备领域在新的一年取得的又一大突破。 点评:从“海洋石油162”的优势便知道海上移动平台开采装备大有市场,其建造成本低、租金低,所提供的 “先期试采+整体开发”策略能有效降低开发风险,帮助油田快速回收投资成本,有利于实现油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边际油田 “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利器。当试采完工后,可将其降至海面,拖至其他油田作业。移动式试采平台将扩宽我国海工装备的市场。同时,2017年上半年,在多个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平台订单的带动下,全球海工装备累计成交6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82%。
关键词:蓝鲸
2017年,我国在海洋装备的佼佼者要属蓝鲸家族。 “蓝鲸1号”实现了南海开采可燃冰,其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蓝鲸1号”的钻井平台是双钻塔,像两条铁臂一般悬挂在船舷左、右两边。钻井作业时,普通的钻井平台只有一个钻塔,一套钻井系统,一个顶驱钻井,钻井越到深处,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接管。而 “蓝鲸1号”却可以不间断地将油管提起、连接,然后送进地下。另外, “蓝鲸1号”还为多放油管专门预留了空间,出海钻井时可携带370根几十米长的大管子,双钻塔同时工作,一边打井一边接管,钻井效率能提高30%左右。 可燃冰试采是一个世界难题,其所使用的专业设备非常关键,以往这些设备大都由日韩、欧美等提供,此次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 “蓝鲸1号”代表了重大突破。 “蓝鲸2号”作为担负可燃冰试采重任的“蓝鲸1号”的姊妹船,也是目前全球第二座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了由中集来福士完成全部的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建造和调试,双塔双钻结构,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这两个被称为中国独创的深海利器的海工装备将中国海工装备制造水平拉升到了全新高度。 点评: “蓝鲸1号”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15240米是啥概念?地球上已知的最深点位于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也不过11000多米。这意味着对于 “蓝鲸1号”来说,就算是“钻”到地球最深点也不在话下。蓝鲸的实力证明了我国海工装备的实力。 取名蓝鲸,就蕴含着它将成为代表人类海工领域最高科技水平的平台的美好希望。像 “蓝鲸”这样的一系列高端海工装备,正成为保障国家战略能源供应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喜忧参半
在海工装备领域企业的表现也是各有不同,作为我国首批进入工信部海工装备企业“白名单”的7家企业之一,中集来福士现在已累计交付36座各类海洋工程装备,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国际主流客户订单,已交付9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到国内80%的市场份额。而还有一些企业在海工领域难以为继,2017年以来有两家大型企业退出该领域。 全球第二大陆地石油钻机建造商宏华集团宣布出售其旗下宏华海洋油气装备 (江苏)有限公司的100%股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旗下的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决定退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专注陆地石油装备及服务。 辽河重工退出海洋工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多座海上钻井平台遭船东拒收,导致公司财政负担过重。宏华集团出于同样的原因。宏华海洋的在2016年亏损1.8亿元,占到宏华集团总亏损的1/3。 点评:海工装备制造一直被称为是石油工程王冠上的明珠。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下降,油气公司缩减投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也陷入低迷。受此影响,海工装备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大批装备闲置。据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经济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处于闲置和封存状态的钻井平台合计达到340艘/座,较2015年年底增加约80艘/座,处于闲置状态的海工装备数量较油价下滑前翻了两番。不得不说,海工装备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合理投资,理性扩张。
关键词:交付延期
2017年1~9月,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金额约101亿美元,是2016年同期的近3倍。但是面对因海工装备的延期交付和撤单带来的财务负担,海工装备建造商的日子并为因此变得好过。 据英国航运经纪公司克拉克松最新数据预测,2017年中国海工装备实际交付率仅为31%,2017年初中国计划交付海工装备401座/艘,截至8月底仅交付61座/艘,全年预计仅有125座/艘可按期交付,将近70%的海工装备将继续延期。 点评:为了降低延期交付和撤单给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带来的风险,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 (2017~2020年)》中明确提出用金融手段进行防范,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商业模式,扩大海洋工程装备有效需求:金融机构有望加大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的贷款、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化债转股等的支持。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开展基金投资、融资租赁、资产重整等多种途径推动海工装备交付运营。支持国内油气开发企业加快报废老旧海洋工程装备,收购延期、撤单的产品,实现装备更新换代,扩大海洋工程装备有效需求。
关键词:行动计划
1月4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行动计划》为我国海工装备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提出明确的行动纲领,力争到2020年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具体目标包括:一、产品结构调整,海上风电装备、海洋渔业装备等新型装备研制应用取得重大进展,高端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二、研发设计水平大幅提升,海水淡化、海水提锂等高端装备核心技术储备明显增强;三、关键系统和设备研制能力明显增强,甲板机械、钻井包、平台升降系统等领域形成若干品牌;四、优强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2~3家海洋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总承包商。 近日公布的 《行动计划》是国家对海工装备支持的又一案例,而在 《中国制造2025》中,海工装备被确定为十大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全球范围看,北欧企业仍然保持着很强的海工设计能力,韩国企业则以超大型、前沿海工产品为主,而新加坡船企则凭借长期开发经验,在标准型产品上占据一定优势。中国企业进入行业时间较短,整体竞争力偏弱,但其中中集来福士、招商重工等企业在市场上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 点评:近年来,全球海工装备市场规模萎缩,船东接船能力和接船意愿大减,新订单大幅萎缩,海工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行动计划将初步形成2~3家海洋工程总包方作为行业的重点目标,就是旨在打造整体实力强的企业,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硕果累累
近年来,我国海洋装备在海洋装备的成绩可谓硕果累累。随着 “海洋石油981”、 “海洋石油201”深水铺管起重船、 “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以及 “兴旺号”钻井平台等深水装备相继投入使用,中海油已拥有18船规模的“深水舰队”,具备从物探到环保、从南海到极地的全方位作业能力。中国成为南海周边惟一可自主进行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国家。 点评:海洋装备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近年来全球重大的油气发现全部来自深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徐可强介绍,2000年之前,深海的油气产量基本为零;2010年,产量占比达到8%;2020年深海产量将达到13%。深水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储产量的重要接替区。目前,中国在南海深水区共发现13个大中型油气田,累计发现天然气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原油探明储量6829万立方米,可实现价值4047亿元,可观的价值正在推动行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