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栋栋
“预计2018年机械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均在7%左右,对外贸易出口将保持适度增长,增速将低于2017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2月2日预测。
上述预测与行业面临的形势密不可分。在陈斌看来,产能过剩依然是机械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机械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领域发生价格混战,导致很多优质产品不能优价,行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成本压力不容忽视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简称 “中机联”)2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位企稳。2017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较2016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同期全社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4.6和2.2个百分点。
从趋势看,2017年全年投资增速波动趋缓,但总体处于低位。不过,投资的实际到位资金增速由负转正,由年初1~2月同比下降17.67%,回升至全年的同比增长0.3%,反映出资金到位不足的问题正在改善。
产品价格指数由降转升,但涨幅远低于上游水平。2017年机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摆脱了前些年持续的下行态势,各月指数介于100.1~100.9之间。但与原材料、燃料价格增势相比,机械工业价格上涨仍然乏力。
2017年12月份机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0.5,涨幅低于同期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7.6个点,表明机械行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原材料、燃料等要素成本价格的上涨难以向下游行业传导。
“近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项调查的结果进一步反映了这一现状,仅34%的被调查企业产成品价格有所上浮,但上浮幅度均小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陈斌说。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9.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1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工业1.42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6元,比上年增加0.05元。
“原材料价格攀升、用工成本上涨、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增长是主要原因。”陈斌告诉记者,中机联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企业都感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同时用工结构中技术人员比重提高也成为用工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今年增速将低于去年
“机械工业的成本压力或将持续到2018年。”陈斌用三个 “没有改变”来阐述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是机械工业总体上产能严重供过于求、市场过度竞争的局面没有改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低位徘徊的状况没有改变;三是机械工业传统用户钢铁、电力、煤炭、化工、石油等领域处于产能调整阶段的市场需求环境没有改变。
此外,机械工业出口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机械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全行业实现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从世界经济的形势看,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发达国家 “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我国外贸出口市场的双重挤压始终存在。
在此形势下,机械工业对外贸易与合作都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形势。陈斌认为,机械行业要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抓住 “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创新对外合作方式,注重投资对贸易发展、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同时,随着 《中国制造2025》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 “强基工程”、 “智能制造”、“重大短板装备工程”、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专项以及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相继实施,这些利好对机械工业的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释放。
陈斌预计,2018年机械工业将延续上年平稳的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或略低于上年水平。具体而言,预计全年机械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均在7%左右,对外贸易出口将保持适度增长,增速将低于上年。
积极拥抱新技术
针对中国工业报记者提出的 “机械行业如何应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陈斌表示,机械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未来要在两方面着力:一是提高材料的性能。二是积极拥抱信息技术,提高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的精度。 “惟有在这两方面发力才能提升发展质量。而这需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用人机制的改革。”
记者了解到,在相关产业政策的引领和科技进步的带动下,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智能制造产品的能力逐步增强。陈斌举例说,青岛软控股份研制的PS2A乘用车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智能成型装备,实现了整套装备的智能化控制、胶料的循环供给和自动贴合,只需1人即可完成整套系统操作,轮胎日产量达1400套,产能提升20%,为轮胎行业智能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此外,共享集团成功研发铸造3D打印等智能装备,在铸造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铸造3D打印材料、工艺、软件、设备等技术难题。
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在江苏采访时也了解到,该省的一些中小制造业正积极拥抱新技术,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在苏州仅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但其近年来的业绩增速却快速增长,这首先得益于正确的产品战略,该公司抓住农村电网改造以及 《中国制造2025》电力装备智能化的机遇,不断推出智能电网所需的用户端智能新产品。新产品成功推出背后则是研发和管理工具的提升。
“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未来电器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所有业务数据整合。”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陈桂平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公司把“聚焦智能制造技术,向工业4.0方向跨越”写入发展战略,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低压断路器附件这一细分产业做大做强。
陈桂平还透露,该公司正与紫光集团就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展开探讨,力争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他看来,在“工业4.0”时代,制造业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建立整个供应链的平台,实现整个供应链数据信息的一体化以及数据共享,才能提高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相关报道
增速超10% 2017年机械工业稳中向好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栋栋
“机械工业2017年实现效益改善、出口回升,行业运行稳中向好,市场信心逐步提升,发展形势好于预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2月2日在京表示,行业运行态势与该会此前预测相吻合。
“很多人认为机械工业是传统行业,其实,机械工业是整个制造业的基础,做大做强制造业,离不开机械工业这个装备水平的提高。不做强机械工业,制造强国就是一句空话。”陈斌说。
陈斌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械工业2017年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效益改善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简称 “中机联”)2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4万亿元,同比增长9.47%,高于上年同期2.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4%,高于上年同期5.2个百分点。
“机械工业主要效益指标实现较快增长,但与全国工业比较,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增速分别低于同期全国工业1.61和10.3个百分点。” 陈斌2月2日在2017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上说。
从盈利能力看,2017年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98%,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工业0.52个百分点;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9.89元,比上年提高0.42元,高于同期全国工业1.5元,机械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增强。
机械工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2017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延续了2016年持续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的态势,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2017年全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4.1和3.5个百分点,高于机械工业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增速回升明显。2017年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增速持续回升,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1%。其中进口3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31%;出口4060亿美元,同比增长8.33%;实现贸易顺差997亿美元。
机械行业13个主要分行业全部实现对外贸易出口同比正增长,其中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具和汽车行业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推土机、装载机、数控机床、汽车整车等产品,出口形势良好,出口量增幅分别为51.5%、70.4%、48.6%、44.1%和31.2%。
分行业发展向好
主营业务收入方面,2017年汽车、内燃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4个分行业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全行业新增主营业务收入中,汽车和电工电器行业分别占40.56%和 22.99%;其他行业合计占36.45%,比重较上年提高14.23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方面,在全行业新增利润中,汽车和电工电器行业分别占23.01%和14.73%;其他行业合计占62.26%,比上年大幅提升56.54个百分点。
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重点监测的机械工业64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实现同比增长的产品有47种,占比73.4%,产品产量增长面较上年扩大9.3个点;产量同比下降的产品17种,占比26.6%。
陈斌认为,产量实现增长的产品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与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挖掘机、装载机、压实机械等工程机械类产品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挖掘机产量增速超过70%。
二是前两年需求疲软的投资类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如矿山设备、冶金设备、金属轧制设备、机床等产品增速在5%~10%区间。
三是与消费市场密切相关的产品如汽车、摩托车等产品保持增长的态势。
四是与物流运输产业相关度较大的载货汽车、集装箱、叉车、输送机械等产量明显增长。产量下降的产品主要是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产品和发电设备。
“与2016年仅汽车、电工电器两大行业为主拉动机械工业增长不同,2017年以来机械工业各分行业均表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陈斌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0.5%,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速较上年大幅提升4.6和5.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