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质提效成关键词 2018年中医药工作定调
■ 李文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 《2018年中医药工作要点》 (以下简称 《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深化中医药改革,提升中医药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工作要点》指出,到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在此基础上,从2020年到2035年,中医药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本世纪中叶,中医药全面振兴,人人享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充分激发发展活力
《工作要点》要求在激发发展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的改革。 一要纵深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在服务体系建设中,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建立功能布局合理、满足人民需要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推动区域内资源有序流动、有效共享,研究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包。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中,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章程制定,建立鼓励中医药使用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中,巩固药品购销 “两票制”,落实改革完善高值医用耗材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强化中药饮片管理。 二要深化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确保原创思维不能丢。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推进 《中华医藏》编纂工作,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实施重点研发计划 “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吸收融合多学科前沿技术,在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创制、技术攻关等方面实现突破。实施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标准化等重大项目。 三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食品、体育、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引导社会办中医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四要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把中医药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人才评价体系。统筹做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等各类人才项目实施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促进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坚持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引导中医药院校办出中医药特色。稳妥推进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改革。 五要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聚焦找出来、用起来、活起来,让藏在古籍、用在临床、融入生活、散在民间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更好地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转化为可学的知识和可及的服务。 六要健全中医药 “走出去”行稳致远的机制。中医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要把 《中医药 “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2016—2020年)》这幅“写意图”,通过实施国际合作专项等重点项目,画成 “工笔画”,尤其要优化中医药海外中心布局,健全运行机制。举办好世界传统医药大会,把中医药打造为中外合作共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创新品牌和民心工程。
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提升中医药的发展质量和水平,需要在建高地、筑网底、拓空间、促协调上下功夫。 一要建高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离开 “疗效”这个核心要求。建优扶强110个中医医疗和科研高地,布局建设一批区域中医 (专科)诊疗中心、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 二要筑网底。继续扭住 “十三五”行动计划这个关键,开展中期督导,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从广覆盖转向强能力,从数量增长转向提高质量,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换挡升级,补齐基层服务这块短板,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 三要拓空间。适应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的趋势,大力发展 “互联网+”中医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强化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项目建设,努力做到数据共享、数据融合、流程优化、模式创新、管理智能,让百姓看中医少跑腿、更方便。 四要促协调。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少数民族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和融入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中加快发展;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着眼于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缩小中医药发展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