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产业园迎来新机遇
■ 李鑫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捷友谊农场已经由一个国际合作性的大型农垦企业发展成基础配套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的 “中捷产业园”。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 “16+1”合作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背景下,中捷产业园正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一带一路”倡议与 “16+1”合作机制的双重发展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 “16+1”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断深化发展,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关系急剧升温,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期。2016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达到586.54亿美元,逆势增长9.5%。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提供了平台,而 “16+1”合作机制则为中国寻找与中东欧每个国家的合作契合点,有针对性地与中东欧国家开展点对点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以中捷产业园为例,2016年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期间,中捷产业园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签署了总投资超30亿元的合作协议;第四届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友谊农场对外合作推介会期间,中捷产业园与中东欧国家集中签署了21个投资项目,总投资达到150亿元。与此同时,2016年,沧州中捷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捷克飞机制造公司;海捷公司全资收购捷克因多塔教育公司等。 “一带一路”倡议与 “16+1”合作机制协同发展带来的利好红利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也为中捷工业园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中国制造2025”与中东欧国家工业战略对接
2015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中国制造2025”战略,确立了通过 “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其中,与制造业强国的工业战略对接是实现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例如, “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经与 “德国工业4.0”、 “法国未来工业计划”战略开始的对接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中东欧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对接发展日益成为热点。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 “捷克工业4.0”的战略合作对双方在智能制造、软硬件的升级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的特点,为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中东欧国家工业战略的对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与中东欧将迎来产业合作的新时期,为中捷工业园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的成立
2015年4月,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空间结构,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纲要》明确提出北京发展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发展定位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河北发展定位是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同时,2017年4月,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北京发展的新两翼之一。其中,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雄安新区是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中捷产业园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既是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又在雄安新区辐射范围内,其发展与新区发展任务一致。因此,中捷产业园以自身创新驱动能力为基础,以与中东欧国家发展为吸引力,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