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近几年,由于冶金、港口、造船、化工、煤炭等行业不景气、投资收缩,东北不少相关大型企业市场持续低迷,销售收入连年下滑,盈利困难,企业资金流越来越紧张,部分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出现到期无法偿付状况,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融资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新兴产业及项目不愿落户东北,东北地区投资资金及项目外流情况十分严重。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炉机械设计院副院长孙元华带来的建议是,警惕东北大型企业融资风险,建议多方努力尽快恢复融资生态环境。
她表示,大型企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拉动市场的年代已过,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在去产能、去杠杆、严环保的大背景之下,许多企业转型缓慢,订单收入和效益大幅下滑。二是上一轮东北振兴过程中,企业过多的依赖政府,没有自己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错失很多进入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三是企业对金融风险意识不足,盲目扩张,不遵循市场规律,杠杆率过高。四是对公开市场发行债券风险预估不足,对债券违约行为处置不当,引起连锁反应。
孙元华建议从企业、地方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多个维度共同努力改变这一窘境。
一是公开市场融资难问题是企业信誉引发的,但当前企业层面已经无力解决。建议国务院相关部委借助振兴东北的大背景,协调融资审批与监管机构给予东北企业相应政策性倾斜和扶持。
二是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收贷行为已经伤及自身,建议人民银行、银监会协调推动各大金融机构,给予东北企业便利的融资条件、控制融资成本。
三是积极引导监管机构和投资机构对东北企业调研和座谈,加强沟通与交流,对一些暂时经营困难、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放宽融资限制,积极推动东北企业在社会中树立正面形象。
四是政府通过制订相关的政策和资金安排,积极推动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重组基金的设立,支持企业转型发展。
五是企业自身应积极应对金融风险,加快转型发展,部分企业应控制杠杆倍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机构或股东增资。建议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增加对大型企业的资本投入,降低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