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傅莹2日发表的评论文章《全球化进退中的中国选择》指出,走进2018年,也就走进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后阶段,当今世界正面临更多的动荡和不安,全球化的进退和全球治理的滞后给世界带来新的不确定性。面对全球化的新态势,中国选择进而不是退,选择深化自身改革而不是固步自封,选择积极参与治理而不是独善其身。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合作共赢的机会,让大家携手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利用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技术和资金,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更好发挥中国的地理和经济优势,为便利亚欧大陆乃至全球的经济和贸易往来作出贡献,带动新的增长,包括中国自身的增长和所有参与国的共同的增长。
中国从全球化的受益者成长为维护者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在中国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其中包括重新认识外部世界。一个判断就是,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邓小平将之总结为,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傅莹认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最朴素的道理。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后来发生的事世界都看到了:从改革开放之初打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做起,确立实践先行的路径;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引入商品经济概念,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对外开放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进一步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努力向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融入世界市场。
中国最初对全球化的了解和认识是有限的,主要是希望通过对外开放引入资金、技术和资源,借鉴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改善生产能力。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开始更好地理解和全面拥抱经济全球化,更加主动地从世界经济环流中汲取活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深刻影响,促使中国自身发展战略与世界发展趋势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2年到2016年的25年间,中国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年均增长9.6%,扩大了9倍多,2016年达到11.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同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居世界第一位。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建设,人民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获得了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然而,代价也是很高的。例如,中国有2.5亿左右的农民工参加城市建设,而他们的背后是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分离的家庭。生态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治理任务艰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遭遇的两次考验。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不利的内外经济环境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亚洲国家抵御金融危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下行的关键时刻,以负责任的担当,与美国等多国协调合作,在二十国集团 (G20)框架内,支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并参加了对欧洲援助基金。
可以说,没有全球化,人类财富的积累不会提高这么快,中国也难以实现这么快的发展。中国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成长为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并以自己的能力和方案,反哺全球化和世界。
中国主张是对时代前行潮流的回应 傅莹在文章中表示,中国在很多全球性问题上是新来者,尚缺乏足够的经验。目前,中国的努力主要在于搭建和维护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平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在解决全球发展的问题上,中国主张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利用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技术和资金,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
中国拥有独特的 “海陆复合”身份。向西,辽阔的内陆可以通达欧洲中心,中国在西部腹地已经建设起富有纵深的规模经济和制造业基础;向东,发达的东南省份充分利用海洋通道,与广阔的世界市场联通。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更好发挥中国的地理和经济优势,为便利亚欧大陆乃至全球的经济和贸易往来作出贡献,带动新的增长,包括中国自身的增长和所有参与国的共同的增长。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专属,没有意识形态元素,更不具备军事或者战略功能,是中国发起、各国共建、地区共有、世界共享的合作平台。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这项倡议的核心之一是互联互通。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自2011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突破6000列。目前,有57条运行线,中国开行城市有35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的34个城市。回程班列逐年增加,回程空箱率过高的问题正得到缓解。在欧洲和中国之间,货物运输通过海路需要40多天,通过铁路只需20天左右。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 (“渝新欧”)的沿线六国实现了关检互认,不必重复验关,行程已经已缩短到了十三四天。
不过,陆运与海运不是相互取代的竞争关系。海运平均成本仅为铁路运输的1/4,最大的集装箱船能够装载2万多TEU(标箱)。而火车通常有41节列车,可以装载82TEU,一条中欧班列全年总运量也不过是两至三艘集装箱船的规模,所以陆运不可能取代海运,国际贸易运输的主体仍然是海上运输。陆地联通的价值在于,建立更顺畅的连接腹地与港口终端的运输网络,与海运形成互补。我们期待 “一带一路”能全面激活覆盖世界70%人口、75%能源资源的欧亚大陆增长潜力。
傅莹认为,中国正在探索新的安全共识。在安全领域,如何破解全球性和多元化的安全挑战上升与包容性国际安全机制的缺失这个矛盾,目前还缺乏国际共识,构建新的地区和国际安全机制的条件尚不具备。未来一段时间,亚太地区可能会先期进入新旧安全观的碰撞和博弈。美国及其同盟体系的安全追求难免会与非盟国的安全利益发生抵触,不属于任何同盟体系的国家之间如何处理安全分歧和矛盾也面临挑战。关键要看我们能否探讨出一些基本的共同原则,明确哪些言论和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第四次峰会上就提出,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就明确提出了中国所秉持的安全理念:
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安全,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安全,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安全和发展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