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全球影响力
■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兼CEO 雷军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如今,民营企业已然崛起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贡献GDP、创造税收、吸纳就业、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五年来, “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在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等领域,国有企业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随着 “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加上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民营企业 “出海”成为势所必然。 “一带一路”倡议也给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带来了许多建厂、工程、制造、销售、服务等多方面的机会。 民营企业天生对市场环境敏感,经营方式也更灵活,深度参与 “一带一路”时,能充分发挥极强的创新意愿和能力,把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大消费者。这将有助于扩大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重塑 “中国制造”的品牌。 如何使 “走出去”的民营企业 “走得好”、“走得稳”、 “走得远”,显得尤为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建议:
建立 “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 护航民营企业 “出海”
近年来,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推动下,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外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高价优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对海外业务缺乏经验、对当地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缺乏了解等诸多困境。 这种情况下,在原有驻外使领馆重点支持的同时,建议由商务部牵头成立 “一带一路”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基石建立起综合服务平台,助力驻在国的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拓展合作。 “一带一路”服务中心应该建立与政府各相关部门、民间商会、金融保险机构等各方的联席机制,收集整理境外投资项目信息,并建立 “出海”项目库,及时组织企业进行针对性推介对接;“一带一路”服务中心需要参与指导、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 “一带一路”服务中心还可以支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相互配合,在产业、业务上分工协作 “走出去”。 此外,过去几年,我国民营企业在 “出海”的过程当中遭受的人身和财产损失都高于国企。据悉,仅2016年,外交部受理领保协助案件总数就达10万余件,其中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与公民个人。说明民营企业在境外的安全防范能力与国企相比尤其缺乏,更应引起重视。 因此, “一带一路”服务中心还应该更积极的促进我方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司法、商务、劳动等部门磋商合作机制,不仅在重大事件上,还应在日常经贸往来中,进一步保护国家利益,以及中国企业和公民的经济利益和人身安全,协助加强出境民企人员安全培训,加强安全信息预警工作,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积极主动构建当地安全机制等,宣传贯彻我们现有领事保护制度及求助渠道等。
设立 “中国制造品牌大使” 助力民营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
“一带一路”倡议为民营企业拓展全球业务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和新市场。在投资项目、经营业务的开拓之外,民营企业 “出海”还要跨过品牌国际化、运营本地化的门槛。 雷军建议,国家建立相关机制,集中精力提升 “中国制造”的全球品牌声誉和影响力,为民营企业快速跨过 “全球品牌关”提供指导和帮助。我们除了往海外派驻外交官员,可以在 “一带一路”国家设立 “中国制造品牌大使”,让当地甚至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有识之士担当,以文化交流乃至市场活动的方式推介“中国制造”产品,助力 “出海”民营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同时,也能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升级 “中国制造”品牌形象,共同做大、做强 “中国制造”这一国家品牌。 具体来看, “中国制造品牌大使”的作用在于:将驻在国的经贸政策与 “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促进民营企业 “出海”过程中实现运营本土化,用母国思维进行当地的市场推广与企业经营,使之更加 “接地气”;搭建产品和贸易往来的展会、平台,促进政商界交流,使之更加有序;以创新和品质为抓手,通过媒体乃至市场活动,使优秀企业和其所提供的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的 “三高”产品和服务能够被更大范围的海外用户认知和接受。 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 “出海”。在重塑 “中国制造”品牌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是重要力量,只有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和各方协同支持下,坚持科技创新,不断砥砺前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彰显 “中国制造”品牌卓越的全球影响力,展示中国制造大国、制造强国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