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的专访,陈鸣波首先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表示高度赞同。
抓紧布局企业级信息化应用
陈鸣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大家都在关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中最核心的特征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如果说过去20年我们抓住了互联网发展机遇,在消费级的互联网领域保持与全球同步。现在的关注点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了企业级信息化应用,我们就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陈鸣波表示,这一轮全球的信息化浪潮与再工业化,美国关注工业互联网、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核心都是网络化、智能化的规模应用。从国内来看,要关注几个不平衡问题:一是互联网科技集中在消费领域,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存在市场失灵;二是业务模式驱动多于技术创新驱动,底层操作系统、高端通用芯片等与全球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三是大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好于中小企业,公共性服务平台缺失、制度供给不足。
据统计,国内80%的企业都希望拥抱互联网,但只有40%的企业制定了具体措施。应该加快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依托广阔的潜在市场,形成工业互联网发展新优势。
陈鸣波表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大体量的市场应用需求和大流量的工业数据资源,但各省市相对独立的推进模式制约了工业互联网的效益最大化发挥。尤其对于重点区域而言,应建立城市群间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基于数据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运营,提升全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才能于世界制造业和互联网发展浪潮中赢得有利地位。为此,陈鸣波认为,应该抓紧布局企业级信息化应用,争取互联网经济从跟跑并跑转向实现弯道超车。
创新引领激发新动能 陈鸣波建议,全国层面从 “互联基础、平台搭建、模式应用”几方面入手,推动形成产业互联、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大力推进企业互联互通改造,加强产业链协同、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二是支持建设研发设计、数据管理、营销服务等功能型云平台,以及试验验证、安全测试等应用型平台;三是统筹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建设示范基地、加强示范引导。
从政府层面讲,陈鸣波认为,要更好地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加强制度创新供给、激发经济融合提质发展的新动能。为此,要加强统筹组织,优化工业互联网推进的体制机制,制定发展路线图和标准指南;加快完善制度保障,深化智能制造融资租赁、效益分享政策,鼓励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政府采购、国资收益支持 “两融”创新。
重点是抓好 “四个一批”:搭建一批平台载体,建设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2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一批服务资源,打造智能传感、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等企业信息化的 “工具箱”,纳入全市企业服务平台;推动一批企业上云,支持企业的计研发、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能力 “上云入网”;开展一批创新应用,支持大型企业转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接入工业互联网新模式。
特别是要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工业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共用,和兄弟省市一起搭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生产能力共享和数据规范应用;为促进产业链的精准布局提供重要支撑,持续提高辐射服务全国的能力。另外,要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上海分联盟,扩展长三角的合作机制;还要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上海分节点、产业基金等工作,扩大对长三角的带动作用。
为此,陈鸣波建议,首先要加强部省合作,形成顶层设计,建立协同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指导区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其次要开展政企协同,推进网络建设,打造区域一体化的感知网络,支撑工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最后,着重创新机制,加大市场供给。各地分别加强与当地工业央企、地方重要国企、制造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分类战略合作。由工业龙头企业同步“一带一路”等全球制造步伐,打造行业型工业互联网的国际化平台,互联网企业打造通用平台服务中小制造企业,实现大企业建平台和中小企业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
构建工业互联网 “323”基本框架
陈鸣波介绍说,上海从今年开始,要把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灵魂,率先探索改革实践经验。目前上海的 “两化融合”指数高于全国3个点,处于信息化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占3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对于下一步工作,陈鸣波表示,要认真贯彻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构建工业互联网 “323”基本框架。即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大型企业集成创新、中小企业推广普及两类应用,构建产业、生态和开放合作三大支撑;积极落实好打响 “上海制造”品牌要求,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 “5G+北斗”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动上海制造积极拥抱互联网。
争取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到2020年建成松江国家新型工业化 (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等10个以上创新实践基地,推动百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重点项目,实现千个工业APP加载、万家企业上平台;基本形成上海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力争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
记者手记
“坚持”也是一种勇气和信念
每一次采访,都坚持不懈,每一次报道,都实事求是, “坚持”是记者必备的一种精神。
3月7日傍晚记者接到采访任务,这次要采访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实在太过忙碌,修改议案会到很晚,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因此几次电话和短信都没有联系上被采访人。但不言放弃是该有的精神,记者决定去上海团驻地当面采访,因为没有提前约好,也并不认识陈鸣波代表,顿时疑虑涌上心头: “能不能在那么多代表中顺利找到被采访人?会不会接受采访?”然而,收获总比想象多。
经过多番打听得知3月8日上海团对记者开放,于是记者带着种种担心,下车后一路小跑来到上海团驻地北京饭店。但记者安检完进入主楼大厅时,发现没有代表团分组情况的那个红色大牌子,于是跑到前台询问上海团开会的地方,服务员看了几张纸说:“今天开会吗?我们这边没有接到通知,是不是在别的楼啊!”瞬间记者就懵了。走出大楼问了一位保安,保安说自己是刚调过来的,不太清楚情况。记者失望的走出北京饭店,张望着怎么从外面到后面的楼。就在记者沮丧的时候,想起了万能的微信群。在群里问了一句 “请问哪位老师知道今天上海代表团开放不?”令人欣喜的是在群里有一个媒体老师回复了,他告诉记者上海团没有在主楼而是在后面的北楼,要从主楼穿过去。于是记者再次进入北京饭店主楼进行第二次安检。安检的女警察笑着说: “你是不是已经安检一次了。”记者尴尬地说: “是,刚才没找到,现在知道要去后面那个楼,您知道北楼怎么走吗?”这位好心的女警官给记者指了路。穿过北京饭店一个楼道,顺着指示牌找到了北京饭店会展中心那个楼,顺利地找到了上海团第三讨论小组。
因为来之前记者已经在网上查阅了陈代表的资料和照片,所以一进入小组讨论厅,便一眼认出了陈鸣波代表,他正在跟另外一位代表探讨 《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于是记者先拍了一张照片,静静地等待两位代表讨论结束。这时陈鸣波代表主动走过来,亲切地问是哪家媒体记者,并非常愉快地答应了采访。
记者和陈鸣波代表走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得知中国工业报关注工业互联网这个领域,他边走边介绍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情况。到达采访地点,在记者手忙脚乱的拿录音笔和电脑的时候,陈鸣波代表轻声地说: “不用着急,慢慢来。”记者赶忙说: “知道代表太忙,所以我得抓紧时间。”陈鸣波代表笑着说: “坐下后,我们采访再开始。”采访正式开始后,陈鸣波代表表示,首先为 《政府工作报告》点赞,并谈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等话题。
采访结束后,记者和陈鸣波代表互相加了微信,还让陈鸣波选了一张满意照片。整个采访过程气氛都非常融洽,陈鸣波代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接受采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通过此次采访,深感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要有对工作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做好工作的决心,永不言弃也是一种勇气。
(曹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