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栋栋
3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就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万钢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人工智能等热点话题做了回应。
万钢表示,我国的科技创新已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在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科技部下一步将推进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
人工智能项目细则即将发布
万钢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人工智能问题时表示,人工智能已有多年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已经是国家科技计划的研究内容。经过这些年来的长期积累,伴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硬件方面的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
当前,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机器人进入仓库分捡包裹等。 “我们有一批领军企业正在涌现,正是在这样的大势之下,科技人员提出了编制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重视,我们同很多部门一起向国务院提交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万钢说,规划是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系统规划,它强调了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突出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
万钢认为,人工智能要渗透到各个领域,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做好,并使它很快地拓展到社会的各方面,使每个致力于创新创业的创业家、企业家都能够获得和分享到。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了人工智能的开源平台建设。”万钢介绍说,百度在自动驾驶,阿里在城市大脑智能交通,腾讯在医疗读片、医疗影像资料处理,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等方面重点开展研发。此外,模式识别方面的刷脸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高铁、车站和机场,未来要抓好人工智能的基础工作。
第一,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基础。加快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学基础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研发,使研发成果尽快能够进入到开放平台,在开放使用中再一次把它增强完善。
万钢透露,马上就要发布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以突破基础前沿理论关键部分的技术。
第二,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解决人们关心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环保问题等。另外,还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对社会伦理、就业结构、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一些挑战。在人工智能的重大项目中,要把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攻克基础难关,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解疑释惑,为和谐发展提供动力。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支持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研究机构的国际合作,在一些关键领域发挥作用。
电动汽车是大势所趋
在回答有关电动汽车问题时,万钢表示,中国从2001年就开始对电动汽车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产学研结合、从基础到技术方面的研究。
“在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电动车都在和广大的潜在用户见面,并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从2010年开始推广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电动汽车的财税鼓励都在进行。目前我们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已经达到了77万辆,保有量超过160万辆,都超过了世界的一半,我们叫两个百分之五十。”
在万钢看来,电动汽车可以减少汽油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同时也会成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的良好载体,通过共享模式,具有帮助缓解交通拥堵的潜力。
万钢表示, “欢迎各国的电动汽车都到中国的市场来,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一定是世界汽车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登高望远加快改革
万钢告诉记者,过去五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进步,技术市场规模已经跃升至1.3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技术市场交易的主体当中,过去一直是企业占绝大部分,现在高校院所的转化数量也快速增长起来。
“航天、深海、超算、核电这些领域都逐步走向世界前列。基础研究得到加强,比如量子纠缠、外尔费米子、胚胎干细胞,包括最近的克隆猴,这些技术研究的成果逐渐产生世界影响。”万钢说,下一步将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为创业者成长提供全流程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成绩面前,万钢表示,需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 “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持续发力,使科技更好地为造福人民、发展经济、保障安全作出贡献。”
万钢透露,围绕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税收优惠等的相关政策文件,将在不久后公布。他并表示,为了更多地把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要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好专业化众创空间。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建设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共享,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跨领域、跨行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