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斌:增强经济质量优势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做出的重大判断,是针对我国经济存在的重大的结构性失衡提出来的,就是要破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张占斌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他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长周期判断,要求我们方方面面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按照十九大的有关要求,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用五大发展理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体现创新的发展、体现协调的发展、体现绿色的发展、体现开放的发展、体现共享的发展,五个方面都要具备,缺一不可。 张占斌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的同时,不仅要着力抓好重点工作,加强统筹规划,聚焦突出问题,破解主要矛盾,更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体系。 一是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它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对于经济体系的创新动力培育、经济结构升级、体制机制完善进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调控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在,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应更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这一体系的突出特征是:不仅聚焦于发展规模,而且更注重发展质量;不仅着眼于短期调控,而且更注重持续增长动力;不仅着力于需求侧的总量收放,而且更注重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完善宏观调控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方式方法,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协同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 “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凡此种种,重点均在协同,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协同体系,才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体系。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体系,乃题中应有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