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 全国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 “中国方案”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产能合作的 “新通道”。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表示,民营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可以将过剩的产能、低效的资本带出去,将优质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引进来,这对于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换代升级,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国家整体影响力意义重大。 全国工商联介绍,在 “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排名前50名的中国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2%,央企和地方国企分别占36%和20%。民营企业俨然成为 “一带一路”建设中热情高涨、活力四射、队伍庞大的生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是自发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孤军奋战与单打独斗,民营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对外投资政策不完备,民营企业面临严格的项目审批、资本与外汇管制的限制,难以获取财政资金扶持与融资贷款支持。二是中介服务体系和中间组织不健全,民营企业海外发展难以获取法律、会计、风险评估、投资信息等服务。三是风险规避措施不完善,民营企业难以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完善的投资争端解决、境外投资保险、国际经贸仲裁等服务。四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准备不足,人才匮乏,获取信息难,经营管理跟不上,行为不规范,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 为此,全国工商联建议:第一,开展“一带一路”业务培训。第二,发挥亚洲并购协会作用。第三,组建美国、欧洲、中东、南亚等主要路径的外国商业联盟。第四,搭建 “一带一路”信息平台。第五,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