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遗产 北京卫星制造厂:“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诞生地
北京卫星制造厂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厂,基于高精尖设备研制的技术实力,1965年,北京卫星制造厂被党和国家赋予了参加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光荣使命,在中关村厂区正式开始了它的航天征程。 占地7.5万平方米的北京卫星制造厂中关村厂区,包含以一、二、三、四号厂房为代表的多个厂房和功勋机械设备、纪念碑等核心物项,是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曾参与了我国200多颗 (艘)卫星及飞船的研制任务,见证了中国航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技高峰的伟大历程,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航天工业历史遗产。 一号厂房是 “东方红一号”卫星结构件研制的主战场,那时虽然厂房条件艰苦,但是第一代航天人在这里因陋就简、群策群力,攻克了铝合金大面积镀金、仪器舱罩焊接等多项技术难题。 二号厂房依靠当时最为先进的厂房条件,保障了 “东方红一号”卫星模样和初样的装配和电测任务。作为建厂初期的重要生产厂房,二号厂房承担了以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三号、神舟飞船、导航组网星等重点型号的电子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如今,厂房内参与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功勋设备——高精度坐标镗铣床仍在参与卫星研制工作。 在三号厂房转为焊接厂房后,厂房内完成了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艘天宫的密封舱体的焊接,国内首创空间曲线焊缝变极性等离子弧机器人焊接系统的应用,突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大大增强了我国航天装备制造企业的信心。 厂房外静静的矗立着由 “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等揭幕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纪念碑。石碑无声、岁月有痕,航天人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卓越品质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了纪念碑上。 四号厂房作为卫星专用总装厂房,卫星结构装调和关键接口精度控制技术、太阳翼零重力装调和展开技术、管路焊接和检漏技术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关心我国航天发展的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常将四号厂房作为视察、了解我国卫星研制工作的第一选择。可以说,四号厂房既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辉煌,也成为了中国航天面向世界的窗口。 为保证厂房能够适应中国航天不断发展的科研生产需求,2000年后,厂区对一、二、三、四号厂房进行了数项改造和升级,以及维护性修缮。目前,在该厂区设立了专门的中关村厂区管理办公室。后续,将按照充分保护、环境友好、社会价值提升的原则,充分发挥北京卫星制造厂多年来在航天器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历史、文化以及区位优势,建设商业航天科技文化创新园,打造航天科技产业科技体验馆、商业航天企业孵化园、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设施和项目。 经历了近60年的岁月变迁,北京卫星制造厂中关村厂区,正用它特有的方式诉说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更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携手并肩,向着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高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