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成效卓著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刘琴 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带,成效卓著。这是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从湖北省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截至目前,湖北全省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6家,涉及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软件、高端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有色、化工、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军民融合等产业和领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示范基地占80%,示范基地总量位居中部第二。2018年,16家国家级示范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1.9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销售收入约2.7万亿元,占全省工业主营收入五成以上;工业制成品出口18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对外出口贸易的八成以上,成为全省工业从 “稳增长”转向 “高质量”的 “主阵地”。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湖北省把创新摆在示范基地建设的核心位置。目前,示范基地已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工程研究中心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家。成立了16个省级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0多家,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50家,企业R&D经费支出强度由2015年的0.9%提高到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5.39件。32层闪存芯片、100G硅光芯片、红外探测成像、万瓦光纤激光、数控8系装备、深之度操作系统等一批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并产业转化。全省新型工业化基地各种创新要素活跃,已成为全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 “新引擎”。 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湖北坚持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培育产业集聚集约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带,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示范基地,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五星级示范基地,集成电路、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光纤光缆等战略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5565亿元, “芯屏端网”万亿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此外,襄阳汽车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我国重要汽车及军工产业聚集地,随州专用车成为全国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湖北先进制造的 “代言人”。 产业竞争力增强 湖北省坚持效益优先,把提质增效作为基地建设的立足点,引导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实施隐形冠军培育工程,如长飞光纤、武汉光迅科技、武汉锐科、武汉精测电子、宜昌人福药业、安琪酵母等企业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质量提升行动,汽车·湖北十堰经济开发区位列示范基地质量效益前10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全省工业提质增效的 “主力军”。 绿色转型成效显现 该省坚持转型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示范基地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滚动实施 “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支持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如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猇亭区化工 (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对70%以上的化工厂实施关改搬转,成为行业排名领先、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品牌;黄石经济开发区铜及铜材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改造提升,单位产品能耗下降40~50%,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襄阳市再生资源产业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建成绿色园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发展的 “领头羊”。 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涛在会上说,湖北开展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的工作之所以有一定的成效,主要是因为在 “抓政策规划引导” “抓创新驱动发展” “抓重大项目建设”“抓市场主体培育” “抓产业布局优化”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他表示,下一步,还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 “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落地,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走上规范、特色、创新、升级的发展道路。一是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二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三是着力深化项目谋划;四是着力实化推进机制。深入研究解决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助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