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关注 安徽省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 为加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安徽省带动企业普遍 “登云”,实现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和深度应用。安徽省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中国工业报记者 安再祥 为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数字江淮”、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安徽省经信厅将全年实施数字经济开篇工程, “点、线、面”结合,全面推动全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点”上实施 “皖企登云”行动计划,获得企业广泛响应。为加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安徽省经信厅印发《皖企登云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1万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带动企业普遍 “登云”,实现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和深度应用。行动之初,安徽省经信厅即广泛汇集省内外优秀云资源,确定阿里云等17家综合类云平台、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5家专业类平台成为 “皖企登云”首批推荐服务平台,为企业 “登云”保驾护航。同时,安徽省积极指导全省各地先后开展 “万家企业上云” “宜企登云”等行动,并通过召开启动会、培训会以及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会展设立两化融合专区等方式全面宣贯 “皖企登云”计划,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2018年全年实现了1500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 “线”上发展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一是省政府出台 《关于深化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 (皖政〔2018〕32号),对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提出路线图。二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成立了安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通5G工业互联网联盟在安徽落户,进一步汇聚社会资源,形成推动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建设合力。三是省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动走出去,加强对外合作。合力叉车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长三角首批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签署了 《长三角地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联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与长三角二省一市经信部门共同主办2018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峰会,探讨长三角区域工业互联网合作机制和沟通协作模式。推动成立长三角CIO联盟,长三角CIO发展论坛永久会址落地合肥。四是大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鼓励企业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认定了首批100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五是将两化融合贯标、对标工作引向深入,广泛提升企业数字素养。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已有近4000家工业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共有30家企业入围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新增31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通过数量居全国第4位。 “面”上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一是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皖政 〔2018〕95号)。该文件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数字经济专项支持政策,出台后引起强烈反响。二是配合省政协举办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专题协商会,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和省政协通报表扬。三是大力宣贯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主办 “2018安徽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暨高峰论坛”,社会反响强烈,线下有1000多人参会,线上有几十万人观会,省内外数十家媒体深度跟踪报道。与合肥市经信委合作举办合肥互联网大会,将数字经济宣贯作为其中的主题思想。四是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主体。科大讯飞、百助网络入选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积极搭建桥梁,帮助一批数字企业与传统企业对接,推进企业对接淮南大数据基地资源。 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工业增长贡献居各行业前列。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全球领先,科大国盾量子成为安徽省首家独角兽企业。 “中国声谷”持续壮大,在全国影响力不断攀升。芜湖、马鞍山、合肥等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全省企业向数字经济转型的热情普遍提升。2018年安徽省数字经济领域各类国家级试点示范入围数均处于全国前列。奇瑞汽车的 “外网络化改造集成应用”入围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三只松鼠的 “基于坚果食品产业链双创资源汇聚平台”等9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制造业 “双创”平台试点示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容知日新的 “工业装备健康智能服务试点示范”等10个项目入围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瑞信软件的 “通用全息标准地址大数据系统”等7个项目入围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江淮汽车等4家企业入围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量均位居全国第六位。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开始向 “智慧+”升级,涌现出一批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