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存曾经是一个遍布全国厂区的建设难题,而现在它已经转变成为一种新兴的热点。
■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家城市建设已经由过去的大拆大建,拆旧建新,进入到环境再重塑、产业再重塑的有机更新阶段。
■工业遗存改造项目将呈现主体多元化、定位精准化、功能融合化、资产证券化四大趋势。
■白皮书建议,希望地方政府通过专项政策,驱动工业遗存改造融入城市更新;建议工业企业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激活老旧厂房存量资产;希望地产企业出创新盈利模式,支撑工业遗存项目建设;建议文创企业通过参与工业遗存改造开发新天地。
■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张妍
当前中国经济迈向后工业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公众历史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曾经承载工业体系发展重任的老旧厂房等工业遗存,正转变为见证工业历史、传递工业文化、记录城市印记、展现产业变迁、再利用价值可观的 “文化富矿”与 “特色空间”,也是城市更新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工业遗存曾经是一个遍布全国厂区的建设难题,而现在它已经转变成为一种新兴的热点,我们希望能够分析出这个转变过程背后的发展逻辑,同时希望在一些已经入市的项目中总结先进经验。”赛迪顾问产业地产研究中心分析师王新红在 《2019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路径与典型案例白皮书》媒体发布会上这样说道。
据了解, 《2019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路径与典型案例白皮书》是由工信部下属单位赛迪顾问携手8家机构联合发布的,其内容主要分析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现状,展示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典型案例,预判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趋势。
政策支持 工业遗存进入新阶段
王新红介绍,国家的工业遗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然生产阶段。当时比较重视的是工业遗存地上物下面的土地价值资源,因此出现了很多项目被盲目地拆除或过度改造的问题。第二阶段为认识提高阶段。地上物的建筑价值、文化价值开始逐渐获得关注,因此这一阶段也就出现了798现象。798作为一个风格比较特殊的建筑,吸引了很多文化创意的从业人员和资源集聚,文化创意研究初期就开始形成了。后来,从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关于老工业厂区搬迁改造国家级的文件开始,大家开始有意识地去科学规划,分类管理、合理利用,工业遗存就进入一个规划升级的阶段,这也就是第三阶段。
此外,工信部也出台了 《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地方政府包括北京市、沈阳市等多个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利用老旧厂房、加强老旧厂房改造的相关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对工业遗存再利用的支持力度都进一步加强。王新红表示,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家城市建设已经由过去的大拆大建、拆旧建新,进入到了环境再重塑、产业再重塑的有机更新阶段。
深度剖析 探索遗存发展新路径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还深度剖析了7个工业遗存再利用典型案例的发展路径。其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定位工业旅游,深耕文化提升影响、对接市场丰富产品、整合资源加强传播,年均接待游客达到8万人次;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定位现代设计产业,通过三方合力专业运营、市场牵引需求招商、整合资源完善平台,园区入驻率达到100%;首钢冬奥广场定位以 “体育+”、数字智能、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都市产业,通过城市跟冬奥、赛事驱动产业融合、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全力建设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定位文化金融,通过市场导向随需而变、多元运营提高收益、打造品牌推广模式,园区2010年开园至今累计产值上百亿元;金隅智造工场定位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产业集群,一期交付3个月后出租率达到75%;郎园vintage定位传媒、影视、音乐、知识分享等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园区2018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恒通商务园定位国际企业总部基地,通过依托区位精准定位、高端改造品质升级、完善生态释放价值,园区企业全年平均年产值总和超过600亿元,逐步形成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云集之势。
对于整个工业遗存发展的趋势,王新红分析,对参与主体而言,工业遗存再利用将成为政府城市更新系统的先行工程,工业遗存资产盘活将促使传统工业企业衍生出产业地产业务板块,工业遗存改造将成为地产企业取获空间资源的有效途径,工业遗存项目合作将促进文创企业的产业资源与空间资源的价值转换;对项目本身而言,工业遗存改造项目将呈现主体多元化、定位精准化、功能融合化、资产证券化四大趋势。
针对工业遗存改造项目,赛迪顾问也给出了建议。针对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专项政策驱动工业遗存改造融入城市更新;针对工业企业,建议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激活老旧厂房存量资产;针对地产企业,希望能够出创新的盈利模式支撑工业遗存项目建设;针对文创企业,建议通过参与工业遗存改造来扩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