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有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何人民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湖北省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湖北省国资国企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有关统计表明,截至今年4月末,湖北省省市县三级国资监管企业358家,资产总额33809.83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1702.66亿元,1~4月实现营业收入1052.99亿元,上交税费83.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3%、13.3%、19.6%、19.5%。其中,省政府国资委监管的20户省出资企业资产总额11075.59亿元,所有者权益3648.4亿元,1~4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0.74亿元,上交税费3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8%、9.38%、25.23%、13.3%。 完善国企改革政策体系 首先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革。目前,湖北全省3655户各级国有企业中,1726户企业实施了混改,混改面近半。省交投集团、湖北机场集团和顺丰集团合作,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总投资600多亿元。省宏泰集团、武汉地产集团、武汉江岸国资公司等省市区国企联手增资46.55亿元,推动国华人寿总部迁址湖北。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省出资企业控股万润科技,指导鄂旅股份从新三板向主板转板。 其次是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专业化改革。对省级平台公司重新定位,明确主业。支持省交投集团、省铁投集团承担好专项任务,加快联投集团、鄂旅投集团等企业专业化、市场化转型步伐,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争取年内推进1~2家平台公司重组。 再次是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指导企业规范董事会运作。18户省出资企业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董事会,省出资企业董事会现有董事105人,外部董事人数大于内部董事的目标初步实现。 此外,持续推进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并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东风十堰基地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在全国五个独立工矿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率先完成,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对东风十堰基地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予以肯定。目前,全省 “三供一业”正式协议签订率100%,完成分离移交85%以上。 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 湖北省政府国资委正在按照新的 “三定规定”,强化管资本职责,优化整合内设机构,调整新设相关专业职能处室。目前正在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根据省政府授权,省政府国资委首次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得到充分肯定。推动省工程咨询公司、省城规院、省档案局技术咨询中心、省财政厅招待所等多户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调整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严格按照清单行权履职,明确出资人权责边界,落实企业董事会重大事项决策权和主体责任。完善考核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将企业研发费用全额视同利润,对高负债企业设置资产负债率刚性考核指标。修订完善省出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出台出资企业资产租赁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省出资企业资产租赁行为。实施评估备案管理改革,规范省出资企业经济行为评估事项备案管理。 完善国企党建工作体制 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坚持 “国企姓党”,指导各级企业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企业章程,配套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 “三重一大”等决策制度,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企业重大决策的 “前置程序”。 目前,省出资企业集团层面 “党建入章”全部完成,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专职副书记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的 “一岗双责”。深入开展 “四级同述同评同考”,92户归口管理企业党委书记现场述职,1.68万名各级党组织书记逐级述职。 此外,还在推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上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湖北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何庆丰在会上强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二是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是不断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四是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五是优化国资监管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