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人物 李国平:让“太钢造”引领不锈钢高端市场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中 通讯员 张绮梦 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努力,太钢双相不锈钢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先后在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外PDO天然气管线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水利、石化、造船、核电等领域独树一帜,引领了国内双相不锈钢在高端领域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太钢不锈钢研究所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国平和他所带领的团队付出了不懈的艰苦努力。由李国平主持研发的高合金耐热不锈钢及高性能节Ni型稀土耐热不锈钢,高氮不锈钢板材、线材,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李国平先后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首届国家杰出工程师鼓励奖” “青年三晋学者”等十几项荣誉,曾入选国家 “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牵头编制3项不锈钢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 “双相不锈钢就像是我的孩子” 初夏的5月,阳光灿烂,绿意掩映下的技术中心生机勃勃,坐在办公室里的李国平,温文尔雅,一副眼镜遮挡不住他专注又智慧的眼神。 “最近我们的超级双相不锈钢卷板取得了关键突破,并且已经批量进入市场。”一见面李国平就高兴地告诉记者,从事双相不锈钢研发工作二十余年,每一次技术改进、新品开发,都牵动着李国平的每一根神经, “双相不锈钢就像是我的孩子,它成长得怎么样,用户的评价如何,我时刻关注。” 双相不锈钢作为太钢战略重点品种,经历了很多关键技术的突破。作为双相不锈钢研发项目负责人,李国平把每一次挑战都看作历练和提升的机会,绝不轻言放弃。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是双相不锈钢的重要应用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从无法供应到率先研发生产出第一张国产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板,再到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49000吨级船板的规模供应,这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伴随着的是李国平与日俱增的真情投入和无数个日与夜的艰辛付出。 “虽然倍感压力,但我相信一分付出一分回报,没人干我们想办法干,干出来琢磨怎么干得更好,我对自己和团队有信心。”李国平说。 常年的钻研和积累让李国平遇到问题判断的速度和准确度不断提高。一次双相不锈钢在热连轧卷曲工序发生断带,李国平在现场观察断带形状、卷曲温度曲线后,及时对症 “开方”,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避免了一系列后续隐患。 “技术积累需要时间和丰富的现场经验,科研人员一定要掌握现场一手资料。” 工作上的 “强迫症” 近几年,李国平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繁忙密集的工作任务从来没有让他离开过一线,一有时间就盯在现场。一次,为解决一批热卷表面首次出现的质量问题,李国平主动放弃假期,连续在现场跟踪观察、取样分析,终于找到问题所在,进行了工艺调整,彻底解决了此类问题。 李国平笑言,自己可能在工作上有 “强迫症”,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并且要严格执行。和他一起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卫争艳说: “平时一些汇报材料给他,即使下了班他也连夜改出来,返回来经常是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事无巨细的操心虽说很累,但李国平却说自己觉得挺有成就感,把工作做得越细致越全面对完成的效率和效果越有帮助。 提起种种成绩和荣誉,李国平说: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作为团队负责人,我尽力为他们搭建平台,协调各方力量,创造发挥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宽松氛围,同时严格要求,让他们得到锻炼。”团队成员博士生裴明德深有感触地说: “遇到问题或者阻力,只要是为了工作,李主任都会及时去协调,为我们创造最好的条件。”多年来,李国平积极培养青年技术人才,毫无保留地提供资料与现场指导,如今很多团队成员已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成为不锈钢品种开发的骨干力量。 现今的不锈钢市场,竞争激烈。要实现领先并保持领先地位,依靠技术创新是关键中的关键。李国平说: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科研人员自主创新、自我挑战的自觉,我们会继续努力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让太钢造引领不锈钢高端市场,为新时代太钢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