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 工业遗产旅游要做好“四化”
■ 王夙 刘倩 近年来,我国不少省份都在谋划对本省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逐渐摒弃那些污染高、能耗大、技术落后的夕阳产业,其中有不少都是重工业。这波 “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也衍生出一份副产品——工业遗产。 通俗地说,工业遗产主要是指建筑、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等遗址,通常具有一定的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不少国家都对本国的工业遗产进行再开发、再利用,将其打造成新的旅游景点。这样既避免了高昂的拆迁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德国鲁尔区则是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成功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在进行产业布局时,曾挑选数个省份重点发展重工业,如东北三省等。从而使得我国推广工业遗产旅游有着巨大潜力。不过,从实践来看,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切不可一拥而上,需要谨慎打好手中的 “牌”,在具体的实施层面要确保 “四化”——差异化、安全化、隐性化、市场化。 一是要确保工业遗产景点开发的 “差异化”。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东北地区的废弃工业基地虽然多,但是相似度高,多以煤炭、石油、钢铁和森工为主。一旦推广工业遗产旅游,如果不进行缜密的景区选择规划,则各地项目纷纷上马,旅游基地相距过近,主题内容相同,同一片区域内彼此分散对方的人流量,演变成恶性竞争。最终这些毫无特色的景点趋于 “同质化”,会导致游客审美疲劳,丧失吸引力。因此,未来在景点之间的区位安排上应当保持足够距离,在景区主题的打造上突出各自特色,以避免落入 “同质化”的窠臼。 二是要保证工业遗址改造成效的 “安全化”。安全问题在工业遗产旅游中格外重要。为了保持工业遗产的 “原汁原味”,大量的生产设备被保留下来。这些工业设备通常体量巨大,但年久失修,许多重要的结合处松弛生锈,一旦施加外力,极有可能坠落或滑动,造成事故。还有许多基地仓库,存储过大量原材料,留存的粉尘对人体健康不利。这些安全隐患都会对游客和旅游服务人员造成威胁,在对原有废弃基地改造时,一定要彻查所有可能的危险源,确保最终改造完后的景区处于安全的整体环境中。 三是保持工业涉密信息的 “隐形化”。仍以东北为例,在东北建立的老工业基地中有不少涉及到军工产业,这些军工企业在冷战年代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冷战结束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迅速发展,不少军工企业开始在全国各地布局建厂。东北地区的军工企业不少开始转型乃至废弃。这些军事工业基地也在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范围内,且对于普通人更具吸引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军工基地本身已经废弃,但是里面可能存在一些军事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对于分析推测我国某些领域军工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在境外间谍机关眼中具有情报价值。因此,改造时要格外注意。另外,有些军工企业当初的选址出于战备考虑,极为隐蔽,一旦公布,对于分析我国军工企业布局选址的原则脉络有重要参照作用,对这种军事工业基地不宜开发遗产旅游。总之,对原军工基地开发时,要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保持涉密信息的 “隐形化”。 四是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遵循 “市场化”。工业遗产旅游产业需要政府的规划与协助,但是不能由政府包办。如果完全由政府和国企主导,那么效率低、效益差的痼疾难以根治。这可以用2009年那波投资高潮的后遗症来证明。政府的强势主导,会导致 “国进民退”的效应,会让部分老工业基地地区本就发展滞后的民营企业力量更加边缘化。因此,无论是经营环节还是营销环节,让市场起到充分竞争和要素配置的作用,积极倡导与推进产业发展的“市场化”。 总而言之,推广工业遗产旅游可以帮助消化地方在 “去除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冗余副产品,具有良好的文化、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在实践中,遵循 “差异化、安全化、隐性化、市场化”的实施原则将有利于进一步放大前述积极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