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替代与清洁利用仍是煤控主旋律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十三五”以来,我国重点煤炭消费部门都在支撑全国煤控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2018年,我国工业部门整体煤炭消费进入饱和阶段,除了电力部门外,钢铁、水泥等行业煤炭消费已经进入峰值平台期或波动下降阶段。近日,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在京发布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撰写的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以下简称 《重点部门煤控展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撰写的《钢铁行业 “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以下简称 《钢铁展望》)和煤控研究项目水泥课题组撰写的 《水泥行业 “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以下简称《水泥展望》)。 根据2018年煤控目标完成展望看,2020年我国水泥行业有望实现煤控目标,而钢铁行业则难以完成既定煤控总量目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未来我国应积极发挥煤控倒逼作用,无论是经济回暖还是经济下行,持续推进重点部门煤炭消费的高效替代和清洁利用始终是主旋律,煤控工作应在经济和能源转型中充当积极角色,尤其是为实现中国绿色制造发展目标,更是如此。 煤炭消费持续反弹的长期支撑动力不足 “十三五”时期,我国制定了到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的 “双控”目标,并要求届时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2018年,受经济稳步增长、电力快速增长、高耗能行业反弹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煤炭消费持续反弹,达到了约38.3亿吨。 《重点部门煤控展望》指出,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的增长主要来自火电、钢铁和煤化工部门,但整体来看,由于我国工业部门的煤炭消费已进入饱和阶段,煤炭消费持续反弹的长期支撑动力不足。 就全国煤控指标的中期完成进展而言,从2015到2018年的三年期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3.4亿吨标准煤,仅相当于 “十三五”增量控制目标的48%;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3%,已完成 “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73.4%;煤炭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63.7%下降到2018年的59%,有望提前实现58%的 “十三五”规划目标。但是,就重点部门煤控指标的中期完成进展而言,重点部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 《重点部门煤控展望》认为,我国要实现2020年积极煤控目标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在煤炭产能过剩、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天然气供需矛盾加大和基础化工原料供不应求等因素的带动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预计2017~2020年新上煤化工项目将新增能源消费量约2400万吨标准煤。其次,部分煤改气、煤改电等替代措施经济性差,可能造成局部地区煤炭消费的反弹。此外,可再生能源虽发展迅速,但近期大规模替代煤炭消费的潜力有限。 根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有望超额实现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煤炭比重下降到58%的国家规划目标,但实现煤控研究项目提出的35亿吨和55%煤耗占比的积极煤控目标,任务艰巨。 粗钢产量还将维持高位水平 《钢铁展望》显示,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全年压减3500吨钢铁产能,2016~2018年累计压减钢铁产能超过1.5亿吨,超额完成了 “十三五”时期压减钢铁产能1亿~1.5亿吨的任务。我国吨钢煤炭消费量从2015年的53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18年的486千克标准煤,降幅达8.4%。同时,我国钢铁行业取缔了1.4亿吨 “地条钢”,有效地优化了市场环境,促使了优质产能的发挥和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废钢资源利用是钢铁行业最重要的节煤途径,因为每少生产1吨铁水,耗煤量减少约0.65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6吨。近两年来,我国废钢利用比提高到约20%,但与世界废钢利用平均水平的30%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钢铁展望》指出,2017年、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煤炭消费总量分别为4.22亿和4.52亿吨标准煤,超过 “十三五”规划目标的7.29%和20.73%。2017年、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分别为8.32亿吨和9.28亿吨,超过 “十三五”规划目标的9.47%和25.41%,预计2019~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还将维持高位水平,甚至有可能略有增长。 我国粗钢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快速增加并超过了 “十三五”的规划目标,主要是由于“地条钢”逐步取缔后, “地条钢”的产能转移到高炉——转炉长流程的合规生产企业中。与 “地条钢”的生产主要用电不同,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企业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和原料。 水泥行业煤控仍面临众多问题 《水泥展望》指出, “十三五”以来,我国水泥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已由2016年的24亿吨下降到2018年的22.1亿吨。2014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峰值后,预计2015~2020年水泥消费将在进入平台区后缓慢下降。与此同时,熟料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由2016年的13.7亿吨上升到2018年的14.2亿吨。熟料占比不断提升,水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水泥行业的单位熟料煤耗已由2016年的119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18年的110千克标准煤,煤炭消耗总量从2016年的1.71亿吨标准煤下降到2018年的1.56亿吨标准煤;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进一步降低,烟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降低约5%、2%、8%。 《水泥展望》认为,除了熟料产能淘汰量目标 (3.0亿吨熟料)完成比较困难外,“十三五”时期其他各项煤控目标均可以完成。2018年,我国水泥产量为22.1亿吨,完成了 “十三五”水泥产量控制在23.3亿吨/年的目标;2018年前十家水泥集团熟料产量集中度达64%,已经非常接近65%的规划目标。此外,煤控目标(1.46亿吨标准煤)、电力消耗总量目标(1450亿千瓦时)和污染物控制目标也都可如期完成。 但是,我国水泥行业煤控工作仍面临众多问题,如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绿色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环保压力增大技术储备不足和行业低碳发展缺少政策支持等。即便如此, “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煤控工作的机遇仍大于挑战。 杨富强指出,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出台激励经济增长的政策组合,受此推动,我国201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增长超预期,基础设施高速发展,房地产投资稳中有升,钢铁与水泥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却对煤控工作带来了挑战。 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粗钢和水泥的产量分别为2.3亿吨和3.92亿吨,同比增长9.4%和9.9%。杨富强认为, “钢铁和水泥产量的过快增长,既不利于重点部门的煤控工作,也不利于抑制我国连续两年煤炭消费总量的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