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产业呈现恢复式发展趋势,产业聚焦效果明显、品质得到稳步提升、市场格局持续优化。未来,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谋篇布局,持续优化资源,克服产业发展中仍面临的创新缺乏、竞争模式待改善等问题,努力开创中国玉米收获机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 潘转朝 王传明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玉米机收率连续多年保持在65%以上,为玉米连续多年保持丰产丰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多年发展,玉米收获机 (简称玉米收)品质不断提升,市场步入理性调整阶段,面临新的资源聚集和能力突破。
玉米收获机产业呈现恢复式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玉米收产业目前整体仍处于历史较好的发展机遇期,正在稳步推进中高端产业、市场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
产业聚焦效果展现。从地域分布看,我国已经形成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玉米收产业集群,构筑了有序发展的产业格局。从产业格局看,国内玉米收获机械制造企业达到近90家,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玉米作物收获机械的需要。从产业价值链看,国内主要玉米收企业不断加大玉米收获机的研发、制造和农机农艺融合改进,推动了玉米收获机械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内收获机械产业技术平台稳步提升,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外。
品质推进稳步提升。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制和生产的玉米收获机不断实现新的发展。从技术应用水平看,国内玉米收主要采取三种技术平台,霜前收获区域、玉米成熟时籽粒含水率较高地区适合摘穗辊割台摘穗、秸秆还田机技术。霜后收获区域、玉米成熟时籽粒较干地区适合摘穗板割台摘穗、秸秆还田机技术。玉米籽粒收获技术,能够实现一机多能,提高整机的利用率,满足用户多元需求。从发展实践看,国内企业玉米收研发、制造水平大幅提高,大喂入量、多行距产品不断上市,八行及以上产品研发、制造能力稳步提升,持续投向市场。2018年,国内用户批量购买的最大玉米收行距已经达到十二行。国内收获机产品可靠性及MTBF大幅提升,茎秆切碎质量差、摘穗机构堵塞、发动机高温等常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使用情况看,四行机、籽粒机产品在东北部分区域及其他大地块作业组织的需求稳定,中高端产品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传统市场以三行、四行机为主,产品质量及农艺不断契合用户需求。
市场格局持续优化。我国玉米收获机械企业、销量、时间、用户竞争格局比较集中,近年销量受米改豆、粮改饲、旱改水等综合因素相互迭代,2016年市场开始出现阶段性深度调整,2017年出现大幅下滑,2018年趋向稳定。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1~5月市场恢复性增长幅度接近20%,开始理性回归。行业前四家企业销量约占整个行业销量的40%左右,竞争名次趋向稳定,企业间差异化优势短期内无法突破。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成为主要销售区域,销量达到行业总销量的62%左右,成为企业重要目标市场。玉米机市场需求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多年来下半年市场销量接近全年总销量的80%以上。两行、三行、四行玉米机占据行业总销量的85%以上。受补贴导向影响,四行机型成为增长最快的机型。
玉米收获机发展需要自我突破
玉米收作为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质量、创新能力、成长经验多维度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临着产业突破、人才建设、竞争模式带来的实践挑战。
产业发展缺乏创新支撑。由于创新研发能力一般,制造基础偏弱,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低端。目前,国内玉米收产业主要以中低端产业、中小型产品为主,无序竞争、低效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智能化制造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可靠性关键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明显。部分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依靠外部采购,难以有效支撑中高端产品制造。新型高效节能农用发动机、静液压驱动技术、大马力用转向驱动桥和农机装备专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仍需加快突破。
目前,欧美主流玉米收产品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达到100小时以上,国内的产品约为二分之一左右。国外同类先进的大型产品广泛采用CPU处理技术、总线控制技术、激光测量技术、GPS系统定位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实现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控制。我国玉米收在大喂入量产品上迫切需要推进高性能、广度化、智能化,推动产业的转型、产品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用缺乏先发模式。目前,玉米收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团队总量和结构、素质和技能,短期内难以支撑高端产品的发展和突破。中高端产品研发、质量、工艺等岗位技术性、管理型人才不足。缺乏利用国内外招聘平台对高端人才团队的引进和招聘。重视短期使用,忽视长期人员培养,难以形成持续发展格局。同时缺乏留人、权责对等的机制和手段,使得人员难以静下心来从事专业性突破,造成急需人才断层和管理层岗位的结构性饱和。
竞争模式有待重构。2018年国内玉米收销量约为3.7万台,经销商近3000家,平均每家销售10多台,渠道管理能力面临优胜劣汰。部分农机企业尚停留在电话联络的传统阶段,不进行大数据研究、用户需求信息的梳理和研究,难以对客户进行分类和管理。单一注重销售产品,没有为用户提供成套农机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客户维护方面,缺乏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农事服务、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缺乏系统的认知、维护和管理,难以有效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玉米收获机有望迎来新机遇
尽管有上述不足,但由于新的资源聚集和自身能力不断突破等内外部原因,未来,我国玉米收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谋篇布局,顺应环境、持续优化资源,努力开创中国玉米收发展的新境界。主要需要发力以下几大方面。
一为实施创新引领。积极研发先进适用大型化、智能化、中高端系列玉米收产品,加快籽粒直收和茎穗兼收等玉米收产品升级,突破低损伤剥皮、辅助驾驶及对行控制等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尽快走出“低水平投入、模块化复制、同质化竞争”传统的竞争圈。提高高效、大型收获机制造水平。协同产品研发和工艺布局,建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机制,巩固、提升产品零部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和薄弱环节工艺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机艺融合,按照东北春玉米垄作、黄淮海夏玉米平作等区域形成的机械化技术模式农艺要求,推进农机、农艺高度融合。并运用CPU处理技术、激光测量技术等,加快实现玉米收的智能化发展。
二为优化人才队伍。运用国内外人才招聘平台,引进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型人才及智力成果,重点是企业发展过程核心技术、薄弱环节方面人才的快速补充。采取分级、多维的方式,通过外出委派、自我培养等形成人才支撑的格局。畅通动态管理,实现业绩支撑职位的目标管理。
三为重塑经营模式。注重业态创新,构建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价值体系。按照市场竞争趋势,加强惠农政策、产业格局、竞争规律的系统性研究。抓住惠农政策扶持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扶持机遇,对竞争对手实施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化策略应对。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智销模式,做好和价值观相同的企业发展协同,由卖产品向输出价值转变。深化和农事服务组织合作,从 “农户经营主体+土地托管主体+农事服务主体”中,探测全程托管的需求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