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中国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中国将推动实施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形成更深程度、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产学研用协同、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产业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参加 “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时接受了媒体联合采访,做出上述表示。 6月24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并发布了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广东省副省长陈良贤、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副部长王建民等出席论坛并致辞。 王江平指出,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方面,自主创新不够,企业创新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中小企业创新更是面临缺乏资金、人才、信息等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的步伐;另一方面,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不高,仍有大量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存在核心技术缺乏、产品同质化严重、主业聚焦度不够等问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王江平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大批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智能制造、个性定制、协同生产等新生产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领域渗透融合,不仅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传统产品和传统服务,也催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有力推动着新经济的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 王江平表示,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维护多边贸易秩序。近年来,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切实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坚定不移地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特别是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共识持续扩大,中国中小企业 “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不仅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也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直面市场激烈竞争,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适应需求进行创新的愿望强烈,是创新的主力军和重要源泉。从各国经验看,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的商业模式,都源自中小企业。目前,中小企业是中国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65%的发明专利、75%的企业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热情与活力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指出,当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扩大内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延续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稳中有忧。一是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融资贵、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乏力等问题,加之一些企业专业化能力水平不高、竞争实力有限,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二是政策执行方式有待完善,政策制定环节存在含金量不高、门槛高、更新慢、操作性和导向性不强、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等问题。同时,有的政策互相不协调、政策申请环节程序复杂、申请渠道分散、申请启动时间不合理、申请成本高等问题。而且,政策执行环节存在审批时间和周期过长,优惠政策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王江平强调,应当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交汇,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创业创新浪潮的蓬勃兴起,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入,极大激发了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活力。近年来,为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抓住涉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重点从营造环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法律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是融资环境不断改善。四是创业创新环境不断强化。 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指出,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对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稳预期以及增强经济长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充分肯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王江平介绍,下一步,中国政府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为着力点,加快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进一步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三是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实效。五是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2018年,中国出台了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同时,印发了 《关于开展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并培育一批细分领域 “单项冠军”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马向晖介绍,中国首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聚焦制造业和细分领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集中在制造业细分领域。248家企业涉及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5个行业门类中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51个行业。二是突显关键领域补短板。96.37%分布在产业技术基础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领域等四基领域,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达7.0%。三是体现地方特色。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占52.1%,中西部地区占比47.9%,其中中药民族药、乳制品、食品加工等企业已经成为地区优势产业和特色支柱产业,在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吸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