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非遗不断丰富表现形式
■ 马 艳
小到服饰挂饰,大到船帆、巨幅刺绣,穿针走线间属于纺织独特的文化魅力跃然于观众眼前。 “今天纺织工业新定位是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未来纺织行业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快振兴纺织传统工艺,充分发挥纺织行业资源优势,通过品牌与企业专业设计力量、产品标准体系、市场营销渠道,为提高传统工艺设计水平、市场营销能力提供支持,全面促进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开发生产优质文创、文旅产品,丰富社会大众的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中纺联党委书记高勇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文旅融合赋能纺织非遗
传统文化牵手旅游,带来新的产业模式变革。高勇指出,第三届纺织非遗大会将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纺织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根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方针,结合文旅融合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加大纺织非遗资源保护力度,找准非遗保护与创新成果在文旅融合发展当中最佳结合点,为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发展注入更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推动纺织非遗在文化旅游各个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纺织非遗创新发展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新优势。
他还指出,要精准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体现纺织优秀传统文化和精湛工艺的高品质文旅产品,加快提升文旅国际化发展,增强大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更好的传承创新离不开优秀平台和载体,离不开技艺精湛、学识渊博的传承人。据了解,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会址确定为云南昆明,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云南昆明多民族非遗资源集中的区域优势。昆明学院校长黎素梅指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地,必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创新和非遗传承人培养等方面,为保护我国非遗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搭建非遗创新发展平台
非遗在过去是一种时尚,现在更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其消费价值。 “我们需要营造一些氛围,搭建一些公共平台,引领非遗从业者设计更好更多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品位、有品质、带有轻奢倾向的产品,同时推动其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这样,非遗的传统工艺才真正成为一种资源,能够实现转化。从业者也会有获得感,推动纺织非遗产业持续、循环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副会长孙淮滨说道。
首创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苏朝晖表示,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是首创集团文创产业优先发展的领域,也是集团全力投资建设的非遗资源整合和赋能平台,平台将汇聚全国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匠人、设计师、设计企业,并在IP授权、投资孵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深入探索,努力建立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争取加快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程,让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挖掘云南本土非遗多样性,找到纺织非遗保护、创新与自身文创产业的契合点。”首创置业党委书记李晓斌表示,非遗传承要以现有文创品牌为依托,完成属地资源整合后进行推广,让非遗产品从传承人手中走到消费者手中,从作品演变为产品、商品,同时还要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和桥梁作用,陆续导入先进产业运营模式,植入到昆明的产业,帮助纺织非遗做到保护一批、传承一批、创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展现纺织非遗的技艺和文化,最终形成特色产业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助推纺织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