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 《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负面清单)(2019年版)》,新推一批开放措施,自7月30日起实行。至此,最新版的全国和自贸试验区两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如期落地。 其中,2018年版负面清单共有7条特别管理规定,但新版缩减为6条,取消了国内船舶代理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这条特别管理规定。 据悉,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早前透露,第一阶段是1978~1999年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任务是创新体制,夯实基础,以市场突破推动产业崛起。通过这一时期的大胆探索,造船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造船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船舶产品出口实现 “零”的突破,中国逐渐成为世界造船业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二阶段是2000~2008年的跨越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任务是提升能力,扩大规模,以产量跃升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新世纪,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为造船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船舶工业凭借着日益增强的综合竞争优势,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步伐,造船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第三阶段是2009年至今的转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任务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造船强国目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正处于迅猛发展中的中国船舶工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航运市场急剧下滑,新船订单大幅减少,海工市场也陷入极度萧条,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行业再一次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惟一选择。 郭大成认为,坚持对外开放是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此,他建议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船舶工业的发展既是规模总量、技术能力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市场规则、标准规范等软实力提高的过程,国际话语权正是产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是建立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 (李 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