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个性化定制处于探索期
■ 郭和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约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0%。鞋是生活必需品,也是人们展现个性、追求时尚的艺术消费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价格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个性消费”已成为大趋势。中国作为鞋类产品的世界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个性化定制有迫切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鞋业个性化定制起步很早,但由于鞋类产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鞋业个性化定制发展较慢。奥康、康奈、金猴、际华3515等中国鞋企,很早就意识到了鞋业个性化消费的发展趋势,也很早就开展了鞋业个性化定制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但和家具、家电、服装等行业相比,鞋业个性化定制总体发展不尽如意。目前,鞋业个性化定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是能跑通的,但实际运营效果不好,鞋业个性化定制还处于探索期、发展期。 智能化水平低是制约因素 一是受制于量脚技术设备的影响。量脚设备主要由鞋企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智能设备,技术含量高。有些企业已经推出了第三代产品,但在产品的稳定性、抗干扰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是受制于线下体验中心。由于鞋类产品的特殊性,鞋类产品个性化定制业务的拓展,需要立足于线下体验中心。而体验中心的标准配置、地理选择、人群定位,尚属于探索阶段,未能形成完整的操作指南和评定标准,体验中心建设与推进缓慢。 三是鞋子的合脚性问题。鞋比服装难做,脚比上体难以伺候。俗话说, “鞋合适不合适,脚知道”。鞋的合脚舒适,除了鞋楦、款式,还有鞋用材料的因素。鞋材涉及面很宽,包括面料、里料、辅料、大底、内底、胶粘剂等,是一个综合学科,需要综合研究,多方配合。此外,鞋子是用来穿着行走的,需要做到合脚,要从单个个体的体重、脚型、行走习惯等去分析。 四是工厂柔性生产问题。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基于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化批量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规模。整个智能化产业链的研究,从脚型测量开始,直到后期的生产制作,需要智能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目前,鞋企智能化水平较低,是快速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制约。 打造智能化柔性生产线 一是建立统一的线上定制平台。线上定制平台提供DIY设计功能,由顾客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计,可以选择鞋子款式,可以调整鞋面、鞋头、鞋跟、鞋带等部件,可以选择材质、颜色、图案等。顾客可通过定制平台快速下单。顾客可通过定制平台,跟踪生产过程,了解使用的原料、辅料、产线、品控等。企业通过定制平台,让顾客参与到设计中来,不断在消费者中树立产品舒适、品质良好的口碑,培养平台流量和定制客户忠诚度。 二是建立标准化的线下客户体验中心。体验中心有两大功能,一是产品展示中心,二是为顾客提供标准化的定制服务。体验中心配备先进的量脚设备,配备有经验的合格的量脚师,为客户提供选型、量脚、试穿、下单一条龙服务。体验中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量脚师,专业量脚师帮助顾客解决鞋子的合脚性问题。专业量脚师帮助顾客选型,再帮助顾客量脚,再根据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样品给顾客试穿,满意后帮助客户下单。专业量脚师可由行业协会牵头培训,行业协会制定课程标准,培训合格后颁发证书,量脚师持证上岗。 三是建立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对工厂实施全过程智能化改造,实现从原辅料管理、智能裁剪、智能吊挂、智能仓储物流一体化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打造以个性化定制为主、批量生产为辅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 (本文作者系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