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合肥高新区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坚持以建设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目标,以推进工业 “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为方向,向绿色要美丽,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加快从山水绿色到全域绿色的转型,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双提升,走出一条经济和生态 “并蒂开花”的发展新路径,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锤炼环保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环境执法水平
十年磨一剑,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高新区坚持以活力为源,以创新为魂,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和环保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强学习练内功。相关单位坚持每周业务学习制度,通过局长读报、典型案例讨论、现场执法大比武等活动,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铁腕治污、勇于担当、业务过硬的环保队伍。二是强宣教凝合力。不定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开展生态文明专题讲座,每年为管委会领导、政府部门、社区、学校和企业订阅 《中国环境报》,开展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多举措 “绿化大脑”,壮大 “高新环保战士”队伍,让环境保护厚植全民心中。
好山好水好空气让公众有更多环境 “获得感”
依托 “一山两湖”优势,合肥高新区全力以赴做好 “生态环保”大文章。一是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做活 “水文章”。实行水环境治理工作“加减法”,精心打造源头活水,深入推进环巢湖生态治理精品工程,其中蜀峰湾南湖摘得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园区三条市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并提前达到合肥市2020年阶段性目标考核要求。2016年, 《人民日报》以 “水清河晏还复来”为题,对高新区 “河长制”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公众的 “获得感”持续提升。二是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做优 “气文章”。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等常态化工作,委托科研单位编制园区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分析报告,科学施策。建立 “碧水蓝天”微信平台实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实行 “排查制、备案制、销号制、零报告制、通报制”。自2014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来,我区PM10、PM2.5浓度值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18年高新区PM10、PM2.5浓度均值分别为67ug/m3、44ug/m3。
制度创新开启绿色引擎提升园区环境管理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发展,环保部门首要职责就是要在环评审批把关、环境监管执法等方面做好保障。对此,高新区一方面实行绿色招商,严把项目审批关。建立了严格的环境准入机制,鼓励发展优质产能,把好环保源头关。大陆马牌轮胎公司在入区时严格准入标准,采用国际先进的污染处理技术,实现传统污染行业到环保示范企业的突破,成为合肥招商引资的 “绿色名片”。另一方面是坚持创新引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高新区在全省范围率先开设 “环保学校”,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现场互查互学和环保主管赴环保部门 “零距离”轮岗培训等制度,创新第三方辅助环境执法模式。智慧环保投入近0.2亿元,持续打造 “环保天网工程”。
环保产业支撑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园建设
所有企业都要环保,而环保产业就是支撑载体。在这方面,高新区不断做优 “合肥环保产业园”平台。把 “合肥环保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核心区和示范区。为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合肥高新区在全国首设 “环保鼓励奖”和“环保技改奖”,推行环保领跑者制度。累计兑现环保奖励资金约1600万元。
此外,创新 “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倡导区内环保企业联合发起成立 “合肥环境技术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政府的延伸服务,推动环保产业和园区企业共赢发展;创新院地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环巢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验室、白色家电VOC治理实验室和锂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研发技术平台,推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先进治理技术,深化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将技术成果接上地气,打造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成果转化平台,培育和引进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污染物处理新技术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成美丽中国的政治考量、战略抉择和坚定决心。
站在新起点,高新区将继续牢固树立使命担当意识,主动适应环保新常态,重视新矛盾,关注新问题,力推新举措,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区和环境管理创新示范区,积极展示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刘 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