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事故挂牌督办 化工装置成专项检查重点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8月1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约谈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及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指出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义马气化厂 “7·19”重大爆炸事故,暴露出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吸取事故教训不深刻,贯彻国家重点工作部署不坚决,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要求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等问题。要求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府和河南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全面深入检视 “7·19”重大爆炸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根源,狠下功夫拿出管用实招,认真整改,举一反三,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着力化解危险化学品系统性风险,全力推动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尽快稳定好转。 此前,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还就该事故发布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通知书,要求河南省抓紧组织三门峡市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 “7·19”重大爆炸事故的调查。事故调查报告和事故处理决定落实情况要及时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而在应急管理部发布的事故通报中,称经初步调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的空气分离装置冷箱泄漏未及时处理,发生 “砂爆”,进而引发冷箱倒塌,导致附近500m3液氧贮槽破裂,大量液氧迅速外泄,周围可燃物在液氧或富氧条件下发生爆炸、燃烧,造成15人死亡、16人重伤。 通报指出,今年以来,全国化工行业先后发生了江苏响水 “3·21”、山东济南 “4·15”、河南三门峡 “7·19”三起重特大事故,伤亡惨重、影响恶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河南三门峡 “7·19”事故暴露出事发企业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辨识能力差,装置泄漏后处置不及时、带病运行,设备、生产等专业过程管理存在重大安全漏洞,事故还暴露出工厂设计布局不合理,对空气分离等配套装置安全生产重视不够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通报对各地方相关部门与企业提出了五项要求: 严禁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开展空分装置专项检查。义马气化厂净化分厂在发现C套空气分离装置冷箱保温层内氧含量上升,判断存在少量氧泄漏后,未引起足够重视,之后冷箱外表面出现裂缝,泄漏量进一步增大,企业仍坚持 “带病”生产,直至爆炸事故发生。各有关企业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正确处理效益与安全的关系,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坚决杜绝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检查,发现存在装置设备带病运行等重大隐患的要责令立即处置,依法进行处罚,该停产的停产;要督促辖区内涉及空气分离装置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立即停产。 加强设备专业管理,保证设备完好运行。义马气化厂曾是安全生产先进企业,但由于全要素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设备、生产等专业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淡漠,导致设备等专业管理滑坡,成为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各有关企业要高度重视设备专业管理,从源头优化设备设计选型,提高本质安全水平。要优选技术成熟、业绩良好的设备设施,熟练掌握设备设计材质、运行参数等安全信息,制定严格的设备检维修技术规程。要加大对重点部位检测检查频次,保证备用设备完好,认真开展预防性维修,把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化工过程安全全要素管理。各有关企业要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全要素融入日常企业管理体系中并作为主要内容,逐个要素抓好落实,按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要求定期组织评估,分析查找薄弱环节,持续改进,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要加强生产组织管理,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始终践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集中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警示教育。各地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在8月底前集中组织开展一次针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和事故教训的警示教育,有关中央企业分公司及省属企业由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其他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由市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省、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在警示教育完成后要分别与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督促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集中精力组织做好企业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认真做好当前高温季节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各有关企业要深刻吸取近年来高温季节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教训,认真开展风险研判,科学制定防范措施,突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排查,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和管控措施,在危险化学品罐区进行动火、受限空间作业的一律升级管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紧紧抓住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督促企业强化值班值守,落实岗位责任,加强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也要关注非重点地区的非主要生产装置,防止 “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引发恶性事故,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稳定的安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