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示范项目建成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田庆林 为进一步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构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甘肃省工信厅的积极支持下,由兰州兰石恩力微电网有限公司承担的甘肃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示范项目近日建成投产。这一项目的建成将解决新能源并网稳定性问题,并对企业用电 “削峰填谷”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兰州兰石恩力微电网有限公司和兰州兰石恩力电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尹博介绍,公司自2018年3月成立以来,积极参与了 “甘肃省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联盟”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利用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PACK和储能/微电网方面的技术优势,承担了包括废旧电池回收,重组和梯次利用的多项任务。该公司是由兰石集团与清华大学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恩力能源、中冶东北等联合成立的高科技企业,为切实推进梯次利用相关工作的开展,依托兰石、兰驼现有厂房、配电系统和新能源车辆生产、回收体系,在兰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和兰石兰驼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内,分别建设一座光——储——充一体化的微电网示范系统。 据介绍,本项目将最终建成为总发电功率为10兆瓦厂房屋顶光伏电站,并配合总容量为3.5兆瓦时的储能系统,同时配套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30台以及相应的光伏车棚、停车场等设施,通过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管理。项目预计总投资达6300万元,预计每年可产生清洁能源超过1300万千瓦时,回收利用超过500吨各型退役电池PACK,为兰石集团100多台各型新能源车辆提供充电服务,实现95%的光伏发电被企业自我消耗。相比较传统的单一屋顶光伏电站,本项目不仅能利用光伏平滑输出发电,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自发自用率,并且可实现针对企业峰谷电价进行优化的 “削峰填谷”功能,降低企业的峰时电费,还可为企业内部重要用电设施提供不间断供电服务。有资料显示,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大省,全省风电装机1282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786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全省太阳能和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占电网总装机的41.2%,首次超过火电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尹博称, “十三五”以来,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 “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 《甘肃省工业绿色发展 “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先后制定了 《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办法》、 《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等一系列资源循环利用地方法规和规划。自2012年以来,甘肃省制定了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2016-2020)》、《甘肃省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甘财经 〔2016〕61号)、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甘财经 〔2016〕62号),积极落实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基于在这些政策和有利条件的支撑,兰州兰石示范系统通过对退役动力蓄电池在光储充微电网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将从技术和经济模式两个方面,突破产业推进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验证产业经济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备案、预可研、融资、项目设计和施工等。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能够为废旧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扩大开发利用空间,还将对甘肃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时还为微电网系统在西北地区的应用,尤其为解决 “弃风,弃光”的问题,探索出一条在技术上、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