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总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部分实现产值6620亿元,约占全市制造业的49.5%,高精尖基金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视。
■设立4年来,北京高精尖基金取得了显著的运营成效,主要有: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实体,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围绕核心工作精准布局,助推重点项目实施;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紧抓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要以高精尖基金为抓手,继续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平台优势,聚拢更多的金融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支持首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日前召开的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金融服务 “进园区”系列活动启动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杨秀玲在充分肯定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 (以下简称高精尖基金)设立以来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殷切期望。
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森特环保基金、泰康百济基金、亦庄生物医药二期基金、北斗产业基金负责人,举行了高精尖基金第五批合作机构签约仪式,同时与16家银行单位负责人举行了战略合作银行签约仪式。高精尖基金设立4年来,已确认合作子基金21支,认缴规模206亿元,母基金认缴规模44亿元,完成投资项目63个,投资金额40亿元,基本实现了对高精尖领域的全覆盖,项目平均浮盈25%,对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覆盖高精尖全领域
据初步统计,2018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总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部分实现产值6620亿元,约占全市制造业的49.5%,高精尖基金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视。
据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王学军介绍,按照“政策性、引导性、开放性、市场化”的原则,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助力 “北京制造”转变为 “北京创造”、产业全面升级的目标,经北京市政府批准,2015年8月,北京市经信局联合北京市财政局设立了高精尖基金,计划到2020年实现高精尖基金总规模200亿元,其中母基金规模50亿元。
高精尖基金设立4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运营成效:
一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实体,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撬动社会资本达4.5倍以上,同时子基金投资项目间接带动其他社会投资参与,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额9倍以上,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二是围绕核心工作精准布局,助推重点项目实施。已在14个高精尖产业重点投资领域、33个细分领域完成初步布局,基本实现了对高精尖领域的全覆盖。同时,高精尖基金围绕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通过基金方式助推高精尖产业企业在京落地和项目实施。
三是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着重围绕高精尖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通过基金支持吸收引进先进技术,实施 “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双轮驱动企业快速成长。
四是紧抓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围绕北京市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通过基金方式促进产业领域资源和先进资本运作经验的有机整合,助力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
打造高精尖经济生态服务体系
王学军表示,高精尖基金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实现产融结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此次北京市经信局联合北京市财政局举行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金融服务 “进园区”活动,旨在打造高精尖经济生态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落实。
北京经信局规划处处长彭雪海介绍了高精尖基金金融服务 “进园区”系列活动计划及内容:广泛开展高精尖产业政策宣贯,以各区的主导产业布局和关键环节为重点,实现精准突破;引导签约的战略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走进各区;组织筛选符合资金、基金支持条件的优质企业进行路演;探索开展优质项目挖掘,协助北京市筛选优质项目资源,并结合各区主导产业进行合理落地布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惟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在开发区内聚集了22000余家企业,包括奔驰、GE、拜耳、京东等9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12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近千亿美元。高精尖基金设立后,更进一步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引入和企业的成长发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表示,仅上半年,开发区通过联合下属招商引资平台——亦庄国投,围绕 “十种”招商手段,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开发区紧扣科技创新、 “高精尖”等关键词,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宜居宜业绿色城区。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特别是2018年开发区出台了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政策,增加了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高精尖企业的发展。